头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头曼

頭曼(?—前209年),挛鞮氏[1],為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一代匈奴单于

事实速览 头曼, 統治 ...
头曼
匈奴帝國單于
Thumb
匈奴的疆域
統治约前220年-前209年
繼任冒顿单于
关闭

頭曼在位时,匈奴据有今河套一带,东连东胡,西毗月氏,北接丁零,南邻秦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征討匈奴,取得黃河以南的土地[2],头曼則因無法擊退秦軍,而率匈奴朝北遷徙[3]秦朝沿边为塞筑四十四城,并增修长城以抵御。秦始皇死後不久,中國各地開始起兵反秦,過去駐守邊疆的軍隊都被調回,匈奴也趁機又渡過黃河以南,與中國交界於舊長城[4]

頭曼長子名叫冒頓,為儲君。後頭曼欲予廢除冒頓,立其繼室之子,遂將冒頓送到月氏政治人質,並攻打月氏。月氏國打算殺掉冒頓,冒頓偷得月氏的良馬才僥倖逃回匈奴。頭曼看到長子冒頓勇敢壯烈之舉,就讓他統領騎兵一萬人。冒頓生起報復篡位之心,私下訓練軍隊,並要求當他以響箭射向何處,部隊即射向何處,不從者斬。他由平常打獵鳥獸開始,再先後以其所得良馬、其愛妾、以至伺機以其父愛馬為目標,處死隊中所有不敢隨令射箭者。其後到時機成熟,一次父子打獵,冒頓即將響箭射向頭曼,部眾萬箭齊發,射死頭曼,隨即政變,殺死後母、幼弟及不服他的大臣;於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5],自立為单于[6]

詞源

“頭曼”一詞據認為與蒙古语 түмэн(tümen,“一万”)、突厥语 tümen(“一万”)、波斯语 تومان‎(toman,“一万”)、焉耆语 tmāṃ龟兹语 t(u)māne(“一萬、大數”)是同源詞(同样的词亦被借进“图们江”、“土默特”、“秋明”的名称中),[7][8][9][10]原指軍銜而非人名,意指“率領一萬大軍的將軍”。[11][12]但“頭”字中古定母,與上述語言的詞首清音 t- 不符。[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