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古堂(英語:Swire Hall)是香港大學十三間住宿舍堂之一,始建於1980年11月11日,以出資興建的太古集團命名。太古堂位於香港大學本部校園最東部,太古樓之內,方樹泉文娛中心之上,並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為鄰。太古堂共11層,提供302個男女本科生及研究生宿位。 [1]
太古堂始建於1980年11月11日,以出資興建的太古集團命名。堂訓為「Unity and Sincerity」。1983年1月起正式採用橙色作為堂色,代表每位堂友的熱情及勇於奉獻的熱忱,因而除 Unity and Sincerity 之外,太古堂於歷年開放日及新生註冊日都會以「Passion」為主題向社會大眾及新生介紹舍堂。太古堂堂徽以「Swire Hall」英文縮寫「S」及「H」組成,代表著堂友之間團結及互相扶持的精神。
太古堂是香港大學少數擁有舍堂傳媒的舍堂之一,由應屆編輯幹事出版期刊「太古青年」(太青),內容包括舍堂新聞﹑評論及堂友投稿。[2]
另外,太古堂有多達21隊運動、文化隊伍及興趣小組,包括曲掍球隊、壘球隊、泳隊;戲劇團、合唱團﹑中樂小組及團契等。
太古堂的社會責任委員會(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mittee, SRC)則於2010年正式成立,由熱心關注社會時事的堂友定期舉辦探訪﹑體驗及義工服務,並會於堂內推廣環保﹑政治等意識。
太古堂共有十一層,當中供宿生居住的佔九層,設有單人房,雙人大房及雙人標準房。一、二、三、四以及八樓為男宿生樓層,五、七、九及十樓為女宿生樓層。六樓與十一樓分別為公共空間和洗衣房。
堂內每宿生樓層的公共空間稱為「Snack Area」(二樓及九樓的公共空間較寬廣,稱為大pantry),設置沙發、電視、音響、書報雜誌和雪櫃,個別樓層亦備有遊戲機供宿生消遣。一樓的公共空間則更大,擁有連接大堂的旋轉樓梯,為太古堂建築特色之一。部分樓層的「Snack Area」面向大學內園,遠眺莊月明文娛中心;其他則享有薄扶林,般含道一帶景色。
太古堂的六樓有四個公共地方,分別是音樂室 (Music/ Band Room) 、活動區 (Games Area) 、排舞室 (Mirror Room) 和閱讀室 (Reading Room)。音樂室擁有標準 Band房設施,供堂友練習樂器,亦會定期進行樂隊練習。活動區的範圍較大,通常會用來舉辦大型活動,例如綵排﹑舍堂論壇或咨詢大會等。六樓亦是太古堂宿生會辦公室,有電腦﹑影印機等設施。
太古堂地下室外分為前鋪及後鋪,通常用作體驗營﹑迎新營及聯樓活動 (Join樓) 的活動範圍,所植花草由太古繼母 Lily姐打理。前鋪設舊生會辦公室。
太古堂堂友對於舍堂活動一直抱著積極的態度,希望藉此增進堂友之間的聯繫及感情。太古堂每月都會舉行高桌夜宴,由宿生會邀請本地知名人士為堂友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藉此提高堂友對社會事務的關注及了解,亦希望透過參與正統的英國傳統夜宴來為堂友帶來不一樣的經歷。
每年萬聖節,男宿生樓層會主動邀請女宿生樓層聯誼,因男女樓層數目不均,邀約失敗的男宿生樓層會於其他樓聯誼之時食樓飯,通常是火鍋。另每年十一月,宿生都會舉辦為期兩週的「太古節」,以慶祝太古堂生日。考試季節時亦會有各樓層及各隊伍的「勁過飯」。
太古堂對出的太古橋上書有六四標語「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誓殲豺狼民主星火不滅」,由1989年太古堂宿生會主席張銳輝及同學所寫。1989六四屠殺後,他在黑布上寫了這二十個字,譴責解放軍在北京屠殺學生和市民,但字跡穿過白布留在橋上[3]。每年六四前夕,港大學生及太古堂宿生都會為這二十字重新上色。[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