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軍沿著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大西洋海岸線建立了數個大西洋堡壘。這些堡壘用於駐守德軍以抵擋盟軍的登陸。
一共有14個堡壘,皆在戰爭末期被攻破或守軍最終選擇投降。
1944年1月19日,阿道夫·希特勒選定大西洋壁壘沿線的11處建立要塞,並要求守軍要堅守至最後一人,他稱這些堡壘為「Atlantikfestungen」(也就是大西洋堡壘)。[1]
14個大西洋堡壘的守軍人數和進攻時間如下所述:
堡壘 | 地點 | 守軍人數 | 圍攻軍隊 | 開始圍攻時間 | 投降時間 |
---|---|---|---|---|---|
瑟堡包圍戰 | 瑟堡 | 15,000人 | 美国 | 1944年6月6日 | 1944年6月30日 |
聖馬洛包圍戰 | 聖馬洛 | 12,000人 | 美国 | 1944年8月3日 | 1944年8月14日[2] |
利哈佛包圍戰 | 利哈佛 | 12,000人 | 英國 | 1944年9月10日 | 1944年9月12日 |
布雷斯特包圍戰 | 布雷斯特 | 37,000人 | 美国 | 1944年8月7日 | 1944年9月19日 |
布洛涅包圍戰 | 濱海布洛涅 | 10,000人 | 加拿大 | 1944年9月17日 | 1944年9月22日 |
加萊包圍戰 | 加萊 | 7,500人 | 加拿大 | 1944年9月25日 | 1944年9月30日 |
魯瓦揚包圍戰 | 魯瓦揚 | 5,500人 | 法國 | 1944年9月12日 | 1945年4月17日 |
格雷夫角包圍戰 | 格雷夫角 | 3,500人 | 法國 | 1944年9月12日 | 1945年4月20日 |
奧萊龍島包圍戰 | 奧萊龍島 | 2,000人 | 法國 | 1944年9月12日 | 1945年4月30日 |
拉羅歇爾包圍戰 | 拉羅歇爾 | 22,000人 | 法國 | 1944年9月12日 | 1945年5月7日 |
敦克爾克包圍戰 | 敦克爾克 | 14,000人 | 法國 | 1944年9月15日 | 1945年5月9日 |
解放海峽群島 | 海峽群島 | 28,500人 | 無 | 無攻擊 | 1945年5月9日 |
洛里昂包圍戰 | 洛里昂 | 25,000人 | 法國 | 1944年8月12日 | 1945年5月10日 |
聖納澤爾包圍戰 | 聖納澤爾 | 30,000人 | 法國 | 1944年8月27日 | 1945年5月11日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