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盛大地球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拉盛大地球仪map

40.746426°N 73.844819°W / 40.746426; -73.844819

事实速览 大地球儀 Unisphere, 藝術家 ...
大地球儀
Unisphere
Thumb
藝術家吉爾莫爾·大衛·克拉克英语Gilmore David Clarke
年份1964年 (1964)
類型裝置藝術
收藏地 美国紐約州紐約市皇后區
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
关闭

大地球儀(英語:Unisphere)是位於美國紐約皇后區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內的大型裝置藝術,是一座巨型不锈钢地球仪;球體高140英尺(43米),直徑120英尺(37米),為世界上最大的地球儀。地球仪下方則圍繞著96座喷泉[1]

大地球儀由景觀設計師吉爾莫爾·大衛·克拉克英语Gilmore David Clarke設計,由於美國當時處於二次大戰後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顛峰,登陸月球的夢想即將實現,為了慶祝太空時代的開始,這座大地球儀被構思及構建為1964-1965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标志建築。世博会的主题是“通过理解实现和平”(Peace Through Understanding),大地球仪则代表了全球相互依存的主题,其寓意为“人类在膨胀的宇宙中不断缩小的地球上所取得的成就”,也象征了世界和平。[2][3]

目前大地球儀已被視為皇后區以至於全紐約市的重要地標,多部電影均曾在該地取景,1995年5月10日,紐約市地標保護委員會授予該地球儀官方地標地位[2]

历史

建造

Thumb
1km
0.6miles
none
16
公园露台
15
14
世博会站(已拆除)
13
12
法拉盛大地球仪
11
皇后博物馆
10
皇后植物园
9
纽约州馆、皇后园中剧场和西屋时间舱
8
纽约科学馆
7
美国网球协会比莉·珍·金网球中心
6
大都会-威利斯角(长岛铁路和地铁车站)
5
4
法拉盛河
3
法拉盛草原游泳馆
2
皇后动物园和法拉盛草原旋转木马
1
花旗球场
Thumb

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的景点和地标:
1
花旗球场
2
皇后动物园法拉盛草原旋转木马
3
法拉盛草原游泳馆
4
法拉盛河
5
草原湖(Meadow Lake)
6
大都会-威利斯角(长岛铁路地铁车站)
7
美国网球协会比莉·珍·金网球中心
8
纽约科学馆
9
纽约州馆皇后园中剧场西屋时间舱
10
皇后植物园
11
皇后博物馆
12
法拉盛大地球仪
13
柳湖(Willow Lake)
14
世博会站(已拆除)
15
行星喷泉(Fountain of the Planets)
16
公园露台
Thumb
1960年代在建的大地球仪。[4]
Thumb
起重机将大地球仪的最后一部分吊装就位,以完成主体结构

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以前是皇后区一座垃圾堆,后用于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结束后,它改作公園使用。[5][6]1959年,法拉盛草原獲选为1964年世界博览会的场地。[7]上次世博会的布局设计师吉尔莫尔·大卫·克拉克和迈克尔·拉普阿诺(Michael Rapuano)被留下来,为新的世博会,对1939年原始的公园布局进行量身定制。[8][9]:3纽约市公园英语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Parks and Recreation的专员罗伯特·摩西是世博会公司(World's Fair Corporation)的总裁。在世博会结束后,该公司从市里租下了公园,一直租到1967年。[10]

1961年2月,摩西宣布了大地球仪计划,[11]并于次年发布了拟议工作的模型。[12]在最初的概念性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将其设计为铝制、带金属网格的物体。它由彼得·穆勒-芒克合伙人英语Peter Muller-Munk Associates的工业设计师进行了进一步的工业设计,细化为不锈钢构件,并由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美国桥梁公司英语American Bridge Company进行工程制造。

该球体在110天内建成。[13]最后一块陆地在1963年8月13日安装。[14]

世博会

在1964年世博会上,夜晚的梦幻灯光带来的日出效果在整个地球表面移动。此外,各国的首都以灯光标示出来。其中一盏灯放置在卡纳瓦克英语Kahnawake印第安人保留地的位置,莫霍克的工人要求放在这里,以纪念他们的劳动。[15]

1966年,世博会结束后,美国钢铁公司捐赠了100,000美元,使大地球仪成为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的永久景点。[16]

修复

1989年,纽约市公园休闲局宣布投资数百万美元,对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进行修复。工程包括完全修复大地球仪。1993年工程动工,包括大量的结构修复,以及清除钢结构上多年积聚的污垢。自1970年代起关闭的喷泉也進行更换,并安装了新的泛光灯。[17]此外,旁边的两个草坪为玫瑰花园。[18]修复工作于1994年5月完成。当年,皇后区的年度建筑奖将最佳修复奖授予了大地球仪。[19]

1995年5月,纽约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将大地球仪确认为正式的城市地标。[2][20]

在斥资200万美元对泵、阀和油漆进行修复后,大地球仪的喷泉于2010年8月12日重新开放。[21]此外,其它网站称,地球仪及其周围环境,包括其倒影池和喷泉,已进行了翻新,费用为300万美元。[2]2010年布鲁克林/皇后区龙卷风英语2010 Brooklyn/Queens tornadoes中,代表斯里兰卡的陆地从大地球仪上被吹落;那一块在第二年又重新安装。[22]

设计

球体

大地球仪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球仪,直径120英尺(37米),高140英尺(43米),重700,000英磅(317,515公斤)。[來源請求]但有些来源称,大地球仪的重量为900,000英磅(408,233公斤),[18]其中包括了100短噸(91公噸)的倒三脚架底座。球体由304L型不锈钢构造而成。位于水牛城的刚性金属公司(Rigidized Metals Corporation)使用特殊的纹理图案制作了球体上的各大洲。[23]该纹理是专为这个建筑项目而开发的,命名为“1 UN”,代表“1 Unisphere”。

三个大型的不锈钢轨道环以不同的角度环绕着大地球仪。这些轨道环被认为代表着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第一个绕地球轨道的美国人约翰·格伦和第一个主动通讯卫星电星1号的轨道。实际上,早期的设计是,世博会时所有的十二颗人造卫星,每颗都有一个环。但事实证明这不切实际,不仅因为卫星数量和它们的轨道高度,还因为对地静止卫星并不存在一条轨道。结果,出于美学原因选择了象征性的数字3。[24]

水池和喷泉

大地球仪位于一个大的圆形倒影池的中心,周围环绕着一圈喷泉。96个喷头成对布置,设计是用来遮挡地球仪的三脚架底座的。该设计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使大地球仪看起来好像漂浮在太空中。[9]

结构基础

大地球仪建在支撑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封闭球英语Trylon and Perisphere的结构基础上。1937年,在最初的封闭球建设期间,需要特别考虑法拉盛草原的沼泽土质。封闭球和后来的大地球仪使用的是同一个平台,其基础使用了528根95至100英尺(29至30米)长的压力矿物杂酚油花旗松木桩。在建造大地球仪之前,对三根木桩进行了结构完整性测试,结果发现它们在整个长度上结构都是完好的。[25]

類似地球仪

马里兰休闲世界英语Leisure World, Maryland的正门有一座类似的金属地球仪。[26]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使馆区的宪法大道英语Constitution Avenue (Islamabad)上也有一座类似的地球仪。法国的圣特罗佩也有一座。

攀爬大地球仪

1976年,乔治·威利格(号称“飞人”[Human Fly],后来又爬上了世界贸易中心)和杰瑞·休伊特(Jerry Hewitt)共同爬上了大地球仪,这是由保罗·霍恩斯坦(Paul Hornstein)执导的名为《第三块石头》(The Third Stone)的短片的一部分。之后没有人再爬上大地球仪,直到2019年9月6日,气候活动家组织反抗灭绝的成员格伦·施莱尔(Glen Schleyer)爬上大地球仪,悬挂横幅以抗议2019年亚马逊雨林野火。他选择大地球仪是因为,它庆祝了世博会的主题——“通过理解实现和平”。[27]

在流行文化中

大地球仪已作為许多电影和电视剧的背景,包括电影《黑超特警組》、《法律与秩序:犯罪意图英语Law & Order: Criminal Intent》第6季的一集、《风琴飞行英语Flight of the Conchords (TV series)》的音乐号[28],《黑雨》的开头和美国情景喜剧《皇后之王英语The King of Queens》的开场白。世博会的场地和一些展览是加里·辛尼斯的系列剧《CSI犯罪现场:纽约》在几集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第6季第9集《曼哈顿悬日》中,而大地球仪则被作为显著特色。在漫威电影宇宙的《钢铁侠2》、《美国队长》和《蜘蛛侠:英雄归来》中,都在大地球仪举办了史塔克博览会(Stark Expo)。

圖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