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濟帕拉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爾濟帕拉穆(蒙古語:Доржпалам[1],19世紀?—20世紀?),又作多爾濟帕拉木,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清朝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中右旗人,末任车臣汗部中右旗札萨克多罗郡王。[2]

生平
1884年(光绪十年),多尔济帕拉穆袭爵。光绪十五年(1890年),奉命在乾清门行走。光绪十七年(1892年)命在御前行走。光绪二十年(1894年)赏穿亲王补服。因为报效巨款和防边出力等等,多尔济帕拉穆多次受到清廷的奖赏。他还长年担任车臣汗部盟长。1910年至1912年,多尔济帕拉穆担任清朝资政院外藩王公世爵议员,为克鲁伦巴尔和屯盟的代表。[2]

1911年外蒙古独立后,清廷試圖利用當時在北京的多爾濟帕拉穆和那彥圖,迫使蒙古取消獨立。北京方面派多尔济帕拉穆等人前往库伦,被博克多汗的政府拒绝入境,但他还是在1912年3月一个人抵达了京都库伦。回到蒙古后不久,他又宣称自己才是蒙古独立的首倡者,因其欺瞒行为引发蒙古人的不满,蒙古司法部宣判其有罪,剥夺了他的扎薩克和车臣汗部盟长职务,[3]後獲博克多汗特赦免於死罪。1913年,因繼任扎薩克的扎密养乔伊尔苏伦在博克多汗宮內無禮,他又恢復了爵位。1915年1月到10月,他擔任大蒙古國軍事部大臣,隨後突然辭職。1919年北洋軍佔領外蒙古後,他與其勾結鎮壓革命,其子還搶走了革命者达理扎布·洛索勒的妻子。1921年初,白俄恩琴男爵率兵攻佔庫倫時他正在城內,亞洲騎兵師籌組蒙古新政府的活動他也有參與,之後回到本旗。7月蒙古建立革命政府後,蒙古人民黨要求其到庫倫,他怕被追究責任,於8月逃往海拉爾。後在成德陪同下先後到奉天、北京,覲見了中華民國大總統和清遜帝溥儀等人。[4]他在蒙古的爵位也再次被廢除,由該旗閒散貝勒扎密养乔伊尔苏伦取代。[1]他到北京後居住在章嘉呼圖克圖的嵩祝寺內。[4]1922年7月6日,北洋政府晉封多爾濟帕拉木為親王,但此時其已無實權。[5]此後其生平不詳。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