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哺乳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氏塔喙鯨(学名Tasmacetus shepherdi)旧称谢氏喙鲸,又称塔斯曼鲸和塔斯曼喙鲸。最初由Shepherd在1933年時發現一頭擱淺的成年雌鯨,之後Oliver在1937年時根據博物館內收藏的一具近乎完整骨骼來為其命名,僅一屬一種。謝氏塔喙鯨是極為罕見的鯨類,人類對其所知實際上僅來自於少數擱淺屍體,目擊記錄更是少之又少,對於牠們在海中的行蹤與習性尚未有可靠的證據說明。謝氏塔喙鯨在喙鯨中相當獨特,因為牠們的上、下顎都長有許多具功能性的牙齒。
其他俗名:謝氏喙鯨(舊譯)、Tasman Whale、Tasman Beaked Whale(英)、TASMACÈTE(法)、BALLENA PICUDA DE SHEPHERD(西)
出生時身長體重:推測近3m,體重未知
最大身長體重記錄:6~7m,體重未知
壽命:未知
謝氏塔喙鯨有雪茄形的身體,近似於中喙鯨屬,不過額隆更加聳立接近柯氏喙鯨,但不及瓶鼻鯨與貝喙鯨屬般陡峭。嘴喙與前額的分界相當明顯,與其他種喙鯨相較顯得較為修長而狹窄。胸鰭相當短且往末端逐漸尖細,和大多數喙鯨相同,其撓、尺骨相對較長而趾骨較短。背鰭高度約30至35公分,大致呈鐮刀狀,位於背部後段相當於2/3全長的位置。尾鰭無凹刻,頸部處有一對淺溝槽。牠們在喙鯨中是相當特殊的一個物種,一般而言,只有成年雄喙鯨才有2顆巨大、對捕食無甚幫助的牙齒,且僅位於下顎;而謝氏塔喙鯨無論雌雄皆有具功能性的牙齒,且上、下顎皆有。上顎有17至21對牙齒,下顎18至28對,雄鯨下顎最前端的2顆牙齒有膨大的現象。
謝氏塔喙鯨生前的實際體色不明。根據對擱淺屍體的觀察,謝氏塔喙鯨背部的顏色較暗,腹部顏色較淺,在胸鰭與肛門處腹部的淺色區域會往背部蔓延,另外在身體側面與側腹可能會有長條橫紋與斜紋遍布。頭部前端的顏色通常較淺,背、胸、尾鰭外觀皆為深色。
一般認為謝氏塔喙鯨是遠洋性的鯨類,可能在南半球冷溫帶海域呈環南極分布。已知的擱淺記錄包括紐西蘭(12起)、澳洲(1起)、阿根廷(3起)、斐南得群島(Juan Fernández Islands,2起),以及南三明治群島(South Sandwich Islands,3起),南緯30度以北未曾有發現記錄。目前只有2次較可信的目擊記錄,分別在紐西蘭與塞席爾(Seychelles)。
對於其社會結構一無所知,稀少的海面目擊記錄發現牠們僅以小群出現且難以偵察追蹤,可能是族群數量非常稀少,或經常躲避船隻、下潛極深而很少露出海面。
不明。
雖然一般認為牠們與其他喙鯨一樣以槍烏賊為主食,不過魚類在謝氏塔喙鯨的食物中似乎佔有與槍烏賊等量、甚至超過的比例。少數幾次胃內容物記錄中曾發現無鬚鱈等魚類,亦有少量螃蟹與烏賊嘴喙殘渣。在阿根廷,1頭擱淺的雌鯨經解剖後發現胃內只有魚類的殘骸。
其數量完全不明,對於其是否曾遭捕獵或漁業造成的死亡等沒有明確的資料。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