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郡,中國古郡名。西漢高帝時始置,郡治在莒縣(治所在今山東省莒縣城陽鎮)[1],屢改為城陽國。東漢初省併,漢末曹操復置。西晉末年廢。
秦代其地屬齊郡[2]。漢高帝時为劉肥齊國支郡,曾為呂后女魯元公主之湯沐邑。漢文帝元年(前179年)復歸齊國。文帝二年,分城陽郡置城陽國,封劉肥之子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徙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城陽除為郡。十六年,又徙淮南王喜為城陽王。此時城陽國大致相當於今山東省莒縣、五蓮縣、沂水縣、沂南縣、莒南縣、臨沭縣、費縣、棗莊市山亭區一帶,國都為莒縣。漢武帝以後,從城陽郡分封出東莞、雷、辟土(壁土)、利鄉、有利、南城、東平、運平、山州、海常、騶丘、廣陵、杜、昌、蕢(即費縣)、虖葭(雩殷)、原洛(石洛)、挾(校、祓)、校、鱣(襄賁)、彭、瓠、虛水、麥、巨合、挾術、文、庸、翟、東淮、拘、淯、江陽、高鄉、茲鄉、都平、棗、箕、即來、籍陽、庸(譚、談)、昆山、折泉、博石、房山、式、要安、石山、都陽、參封、伊鄉、桃共五十三個侯國[3],分屬琅邪郡、東海郡、泰山郡、北海郡,是漢代分封侯國最多的一郡。漢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城陽國僅餘四縣:莒、陽都、東安、慮,轄境大致相當於今莒縣、沂南及沂水部份地區。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全國有56642戶,205784人。屬兖州刺史部。王莽改城陽為莒陵。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省城陽國,其地併入琅邪郡。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析琅邪郡、北海郡、東萊郡、東海郡等地置城陽郡、利城郡、昌慮郡。城陽郡領東武、莒、諸、姑幕、壯武、淳于、高密、昌安、平昌、夷安、安丘、黔陬,改屬青州刺史部。郡治在東武縣。西晉太康初,城陽郡移治莒縣,領莒、姑幕、諸、淳于、東武、高密、壯武、黔陬、昌安、平昌十縣。太康三年(282年),分莒、姑幕、諸、東武四縣入東莞郡。晉惠帝元康末年(約299年),又分城陽郡其餘數縣置平昌郡、高密國,城陽郡遂廢。
注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