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 (教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青(1937年—),原名吴宗黎,女,祖籍江苏江阴,生于北京,中国英语教育家,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自1984年首次当选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她开始遵循所赋予的权力,积极为选民进行维权活动;1989至2004年,她连续三届被海淀区人大代表推举为北京市人大代表。2001年,吴青获得了由菲律宾政府颁发的拉蒙·麦格塞塞公共服务奖[1]。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青随父母到日本生活,1951年回国。1961年,她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任教。任教期间她“三次获得北京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奖”,五次获得“基础阶段外语教学成就奖”;还获得“北京市高教系统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师”等荣誉。
1977年至1979年间,吴青在中央电视台教授“电视英语”,并主持《星期日英语》节目。1982年,她被派到麻省理工学院城市与规划系进修,为期一年。在研习了美国社会、历史及社区建设等课程后,吴青回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担任本科生“美国课程社会与文化”及研究的现课程美国社会”的授课工作。
1983年,吴青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国,正好遇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人大进行换届选举。受到社区建设的感触,吴青欣然接受了中共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的提名,并成功在1984年3月5日,首次当选海淀区人大代表。母亲冰心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女儿当选区级人大代表后,她送给吴青一本1982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从此,吴青开始运用《宪法》所赋予的权力,积极为选民进行维权活动。
自1984年,每周二下午,吴青设为“人民代表接待日”。这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位设立“选民接待日”的人大代表。同时,她还是“第一个手捧《宪法》维权”,“第一个不定期向选民汇报工作”的人大代表。1989年,她被海淀区人大代表以“十人联名”推举的方式,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此后,她连任五届海淀区人大代表,三届北京市人大代表。
1993年至1994年,吴青参加了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再次赴美,于斯坦福大学历史系进修一年。
根据吴青的说法,在2004年争取第四次北京市人大代表选举时,地方党务机构负责人明确阻止吴青获得提名[3]。由于"市级人大代表"选举采取的是“间接选举制度”,因此吴青未能获得提名而落选。但“区级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选产生的,吴青则一直保留着海淀区人大代表的身份。
1984年,海淀区四季青乡将化粪池建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宿舍楼旁,污染了教职的生活环境。初次当选人大代表的吴青,依据《宪法》第5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强调“把粪坑建在别人生活区旁就是不遵守社会公德”,在海淀区政府部积极争取, 最终促使化粪池搬离。
北京市修建的西三环,将北京外国语大学分为东、西两院间,使得这里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地方。吴青自当选人大代表后,坚持不懈,奔走呼吁,要求修建地下通道。最后,北京市政府于1990年修建了安全通道。
在2001年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吴青连同其他46名人大代表,质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领导越权干预海淀区法院执法,此事件被媒体称为“最大胆之举”。[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