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合唱指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在合唱中,人員分成若干聲部,分別採用不同的旋律,同時唱歌。這類表演團隊被稱為合唱團或者合唱隊。參加的人員則稱做合唱團員或者合唱隊員,其所演唱的歌曲稱作合唱音樂,但也常遇到將合唱當做合唱團或合唱音樂的簡稱。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戲劇中,已經有歌隊形式的表演。在今日的音樂理論定義下,多以「齊唱」與「合唱」做為聲部多寡的區隔,古代希臘、羅馬戲劇裡的歌隊,則被稱為「齊唱」而非合唱。近代西方的合唱,起源於中世紀基督教教會的唱詩班。經過素歌、清唱、神劇等階段,最後發展到市民世俗音樂合唱。不過,一般人習慣將二人以上、同時唱歌的狀況,都稱為合唱;底下再細分為「齊唱、重唱、合唱」三類。
中國古代有佛教寺院的誦經齊聲合唱。但是世俗音樂合唱則沒有盛行,頂多是京劇裏偶爾出現的齊唱。現代中國的合唱藝術是從西方引進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西方來華傳教的大門被打開,大量基督教新式學堂在華設立,基督教唱詩合唱藝術也傳進中國。民國初期,中國人開始創作本土世俗音樂的合唱作品,出現了趙元任作曲的《海韻》等合唱歌曲。此外,晚清時期,清政府邀請西洋外國教官訓練新軍。西方軍歌合唱也被帶進中國。例如德國教官傳授的一首德國軍歌《徳皇威廉練兵歌》,被重新填詞改為《大帥練兵歌》,以後又被馮玉祥國民軍重新填詞,成為《練兵歌》,後來又被中國紅軍重新填詞,成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合唱軍歌。[來源請求]
合唱需要包括旋律不同的多個聲部,且有聲部由多人組成。僅有一人的歌唱稱作獨唱。所有人同時唱相同的旋律稱作齊唱。所有人按相同的旋律,但各聲部按一定時間間隔交錯開唱,稱作輪唱。僅有少數人組成,每個人唱不同的聲部則稱做重唱。
合唱團有不同的分類標準。這些標準只有局部意義,而且其界限也不是固定的:
有著相近音區的演唱演員會被歸到同一個聲部中。根據需要演出的作品的需要,聲部的組成可以不一樣。
合唱作品通常會將這些聲部的首字母列出,以表明所需要的人員要求。
每個聲部可以再劃分。第一組通常比第二組音要高。縮寫的時候字母會重複。
若大合唱分成兩部分小合唱,則會這樣表示:
現實中還有其他特別形式,還有史可循:
世界上,特別是歐洲國家舉辦有很多合唱比賽,如:
合唱團的數目只能作大概估算,因為很多合唱團不隸屬於任何組織,還有一些合唱團難以分類。目前只能夠從合唱協會的統計中大概瞭解(Deutscher Sängerbund, Verband deutscher Konzertchöre, Cäcilienverband, Verband evangelischer Kirchenchöre),一共有1790000人參與了45000個德國合唱團 (來源: Musica sacra, 2005/02)。估計實際有330萬人參與了61000個合唱團 (來源: Oper&Tanz, 2004/2005)。
各種合唱團的統計:
大概有2-3%的德國人參與合唱活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