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
台灣社群媒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灣社群媒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立報》(英語:Lihpao),簡稱《立報》,前身是台灣的中文報紙,創辦人為一代報人成舍我。台灣立報為世新大學附設單位,歷任社長包括成露茜、彭懷恩等人。2017年,台灣立報復刊,由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教授游梓翔擔任社長,帶領立報轉型為「社群媒體的媒體」,以教育、科技、傳播為三大關注主軸,發表評論文章,並邀請30位世新大學師生及校友,組成評論撰寫團隊[2]。2019年轉型為網路媒體《立報傳媒》(英語:Li Media),更加關注生活消費、藝文旅遊、教育運動、影視科技等領域。
原本為每週一至週五發行,版式為四開小型日報,週一至週四發行4張16版,週五發行6張24版,每份零售價為新台幣10元。從2017年3月13日復刊之後,藉由社群媒體發表專欄文章及專題報導。2019年起,以全新官方網站《立報傳媒》面向大眾,擴大新聞採訪線路,包括生活消費、藝文旅遊、教育運動與影視科技等領域,特別關注新創發展,以深化「專業教育、傳播、科技新媒體」之定位,令受眾群體以倍數擴增。[3]
以往《台灣立報》常刊載左派言論,其社論每逢政經社議題更傾向於持左派立場,曾刊登正面評價義和團及文化大革命的文章[4]。《台灣立報》也透過「左右看」的「右看」刊載右派言論。《台灣立報》常有同性戀及跨性別報導。《台灣立報》認為,同性戀如同異性戀與雙性戀,只是一種戀愛形式,應該受到公平對待。[來源請求]
2017年3月13日立報復刊,由三十位來自世新大學的學者與校友,組成「三十而立」評論撰寫團隊。秉持成舍我創辦立報的「同人報」精神,由「三十同人」共同主筆,作為意見媒體形式重新出發,呈現多元觀點與論述,著重於傳播、教育與科技三項議題,作出獨立觀察與建議[3]。
2019年轉型為網路媒體《立報傳媒》,以新媒體型態面對社會大眾,更加關注生活消費、藝文旅遊、教育運動、影視科技等領域,並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合作翻譯醫學期刊《健康文摘》〈Wellness Letter〉[5],以專題報導形式推廣「健康傳播」[6]。
年 | 獎項 | 入圍/得獎 | 入圍/得獎 的 作品/記者 |
1999年 | 第2屆永續台灣報導獎 | 得獎 | 【文字報導獎】第三名張正 (媒體工作者)、廖雲章 |
2006年 | 第2屆好「媒」人
優良平面兒少新聞報導獎 |
得獎 | 【攝影獎佳作】黃世麒
【學生組-兒少新聞攝影獎】唐紹航 |
2007年 | 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 入圍 | 【體育新聞類】黃世麒 |
第3屆好「媒」人
優良平面兒少新聞報導獎 |
得獎
第一名 |
【攝影獎】黃世麒 | |
2009年 | 第9屆社會公器獎 | 入圍 | |
教育部創造性別平等
文化銀質獎 |
得獎 | 史倩玲 | |
2010年 | 優質新聞獎 | 得獎 | 【平面媒體-即時新聞類】游婉琪 |
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 優選 | 【新聞人物類】郭晉瑋 | |
2011年 | 優質新聞獎 | 得獎 | 【平面媒體-即時新聞類】史倩玲
【專題新聞類】史倩玲 |
第2屆雲豹新聞獎 | 得獎 | 【平面媒體類-即時新聞獎】呂淑姮 | |
總統府與我攝影比賽 | 得獎 | 【金獎】楊萬雲 | |
原住民攝影圖文競賽 | 得獎 | 【特優】楊萬雲 | |
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 得獎 | 白宜君 | |
2012年 | 優質新聞暨忠實報導獎 | 得獎 | 【平面媒體類-即時新聞獎】史倩玲、呂淑姮
【忠實報導獎】呂淑姮 |
2013年 | 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 得獎
第二名 |
【體育新聞類】楊萬雲 |
第17屆兩岸新聞報導獎 | 得獎 | 【報紙專題報導獎-佳作】呂淑姮 | |
2014年 | 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 得獎
第一名 |
【突發新聞類】楊子磊 |
2024年 | 台灣新聞普立茲獎[12] | 得獎 | 潘韜宇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