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北差距

臺灣南部和北部發展不均衡的現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南北差距是指臺灣戰後以來的社會現象,其中因臺北長期為首都及政經中樞,亦使臺北所在的北部地區在經濟、金融、科技、政治、教育、文化各領域通常都領先於其他地區[1][2][3]

經濟發展

基本上,台灣各縣市人均所得的態勢有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傾向。

中臺灣則在2002年由行政院核定成立中部科學園區後,由於鄰近台中市區七期重劃區台中港清泉崗國際機場,區位佳,且不斷開發新園區中科一、二期中科二期擴建中科三期等,因此湧入許多投資,中台灣局部區域(台中市)的經濟水準有回升的趨勢[4][5][6],擺脫原先加工出口產業大量外移造成的經濟困境[4]嘉義市人口則自2018年起跌破27萬。[7]

Thumb
2016年台灣工業及服務業普查縣市別初步統計結果 [8][9]

2016年主計總處工商普查初步統計顯示,北台灣的生產總額(GDP)達17.6兆元新台幣、約占全台GDP的56.1%,而中部的份額則約21.7%、南部地區占21.3%、東部地區為0.7%;台灣截至2016年底的產業發展趨勢:北部大於中部,中部大於南部、西部整體來說大於東部。[8]

台北市的主力產業為各類知識密集型的工商服務業,新北市的主力產業則是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中台灣則是台灣的機械產業重鎮,高科技產業聚落已經成形。台中市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及機械設備製造業為其主力產業。[8]

人均所得

更多信息 排名, 區域 ...
2016年台灣各縣市與地區GDP[10]
排名 區域 新臺幣 美元 購買力平價(美元) 區域
1 台北市 990,292 30,699 65,539 北臺灣
2 新竹市 853,089 26,446 56,459 北臺灣
- 臺北都會區 830,788 25,754 54,982 北臺灣
- 台北桃園大都會區 807,860 25,044 53,465 北臺灣
3 連江縣 776,615 24,075 51,397 離島
4 新北市 733,776 22,747 48,562 北臺灣
5 桃園市 731,518 22,677 48,413 北臺灣
- 中華民國 727,098 22,540 48,120
6 台中市 724,905 22,472 47,975 中台灣
7 新竹縣 724,840 22,470 47,971 北臺灣
8 澎湖縣 709,066 21,981 46,927 離島
9 嘉義市 709,033 21,980 46,925 南臺灣
10 基隆市 706,808 21,911 46,777 北臺灣
11 宜蘭縣 700,034 21,701 46,329 北臺灣
12 花蓮縣 693,292 21,492 45,883 東台灣
13 高雄市 684,260 21,212 45,285 南臺灣
14 金門縣 668,582 20,726 44,248 離島
15 苗栗縣 657,292 20,376 43,500 中台灣
16 台南市 643,743 19,956 42,604 南臺灣
- 中台灣
(排除雲林縣)
642,485 19,922 41,836
- 南臺灣 638,208 19,789 41,556
- 中台灣 635,518 19,706 41,382
17 臺東縣 623,485 19,328 41,263 東台灣
18 彰化縣 618,969 19,188 40,964 中台灣
19 雲林縣 607,776 18,841 40,223 中台灣
20 屏東縣 592,066 18,354 39,184 南臺灣
21 南投縣 569,453 17,653 37,687 中台灣
22 嘉義縣 562,743 17,445 37,243 南臺灣
关闭

根據統計,北北基桃園市和新竹縣市及宜蘭縣的所得稅總額的加總,就會超越台灣其他縣市的所得稅總額加總,這反映出台灣經濟活動過度集中在北台灣。[11]

家庭收支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2012年台灣家庭收支訪問調查統計結果,全台各縣市家庭可支配所得超越百萬元新台幣,僅有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等3縣市。家庭可支配所得前五名悉數落在北台灣縣市,排名最後的縣市則落在台灣中南部。[12][13]

新鮮人起薪

2012年8月,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資料顯示,年資一年以下的大學以上新鮮人起薪,呈現台灣南北起薪差異將近3000元新台幣的差距,起薪最高的幾個縣市都在北台灣,起薪最低的縣市則為屏東縣約2萬5000新台幣。調查資料進一步分析指出,北台灣工作機會最多,且產業結構為高科技產業為主,與中南部的傳統產業聚落迥異,使得北部的薪資結構顯著高於中南部。[12]

產業結構

北台灣是台灣的經濟與高科技中心,產業結構主要以高科技產業及服務業為主。[13]中南部則以重工業、傳統工業及農林漁牧業為主。[13]其中雲林台南彰化嘉義屏東等地盛產水稻,為臺灣的糧倉。[13]台灣中南部雖同樣有工業進駐,但創造的價值沒有北部新興科技產業高,主要為紡織、食品飲料、造紙與皮革等傳統產業和重工業石油化學工業,例如:鋼鐵、造船、石油冶煉等。[13]

2019年台湾品牌20强

排序

公司名稱(中文)

公司名稱(英文)

品牌價值(USD)

1

華碩電腦

ASUS

15.49 億美元

2

趨勢科技

TREND MICRO

15.32 億美元

3

旺旺控股

WANT-WANT

9.37 億美元

4

中信金

CTBC

6.04 億美元

5

研華公司

Advantech

5.56 億美元

6

巨大機械

GIANT

4.81 億美元

7

國泰金

Cathay

4.46 億美元

8

宏碁

Acer

4.28 億美元

9

美食達人

85℃

4.05 億美元

10

聯發科技

MediaTek

3.79 億美元

11

美利達工業

MERIDA

3.54 億美元

12

聯強國際

SYNNEX

3.12 億美元

13

中租控股

Chailease Holding

3.04 億美元

14

台達電子

Delta

2.97 億美元

15

正新輪胎

MAXXIS

2.88 億美元

16

統一企業

UNI-PRESIDENT

2.29 億美元

17

喬山健康科技

JOHNSON

1.47 億美元

18

創見資訊

TRANSCEND

1.25 億美元

19

微星科技

MSI

1.15 億美元

20

克麗緹娜

Chlitina

1.00 億美元

區域發電量與用電量

南電北送—台灣北部地區用電量約佔全台總發電量的40%,而北部電廠的發電量約占全台發電量的34%;而中南部則呈現發電量大於用電量的情況。[14][15]

市場規模

南台灣的人口與所得皆不如北台灣,常令许多服務業卻步。[16][17]

政府預算

在2010年五都升格前,台灣僅有的兩個直轄市台北市高雄市囊括了全國統籌分配稅款的54%,然而這54%中臺北市政府拿走了將近八成,高雄市政府則僅獲得約兩成。[18]

1994年台北市政府的年度預算達到一千兩百億新台幣,為高雄市的兩倍以上。[19]

[20] [21]

壽命

Thumb
2014-2015年台灣各縣市歷年簡易生命表(平均壽命)

中華民國內政部公佈的「民國105年(2016年)簡易生命表」中,台灣六大都會區的平均壽命,以臺北市84歲最高、新北市81歲第二;最後兩名則是台南市高雄市[22]總體看來,台灣的平均壽命高低,與縣市規模與行政位階無關,與南北分布有關,北高南低的態勢明顯。[22]換句話說,台灣縣市別零歲平均餘命呈現地域差異,大致由北而南逆時針方向逐漸降低,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之現象。主要因部分縣市地處偏鄉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及人文生活習慣等因素之影響,標準化死亡率相對較高,零歲平均餘命相對較低。區域均衡發展及資源合理分配等問題有待正視。[23]

根據內政部民國104年(2015年度)統計資料顯示,六都之中台北市平均壽命最高是83.36歲,最短命的則是高雄市民平均壽命78.9歲,差了將近5歲。台東縣的平均壽命更是比台北市少了8歲左右。[24][25]

六都中,台南市和高雄市的平均壽命低於全台平均壽命,其中高雄市的平均壽命低於全台平均壽命將近兩歲。縣市別零歲平均餘命呈現地域差異,大致由北而南逆時針方向逐漸降低,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之現象。主要因部分縣市地處偏鄉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及人文生活習慣等因素之影響,標準化死亡率相對較高,零歲平均餘命相對較低。一般而言,都市發展程度較高之縣市,標準化死亡率相對較低,零歲平均餘命相對較高,因此應正視城鄉均衡發展及資源合理分配等問題。[25][26]

公共衛生相關文獻指出,1990-2000年初期,南台灣的餘命統計平均比北台灣少活兩年左右。[27]

醫療資源

研究顯示,19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初期約二十年的時間,南台灣人口老化十大死因的死亡率的上升速度遠高於北台灣,且差距正在擴大中。[28][29] 公共衛生資源方面,南台灣除了僅在「從事病後醫療的醫事人力及病床數資源」尚可與北台灣比擬之外,其他公共衛生資源面相均落後北台灣。[28][29][19]北部醫療機構的數量和執業的醫師總數遠高於南部,總體來說,北部的社會醫療條件遠優於南部[13]

十大死因死亡率

公共衛生學者蒐集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自1971年開始公布的各縣市十大死因死亡率資料至2000年共計三十年,結果發現除了自殺在十大死因年變化幅度較大,不易比較出南北趨勢以外,惡性腫瘤事故傷害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疾病的死亡率在過去三十年中先後超越北台灣;[27]心臟性疾病糖尿病、及肺炎等在三十年前死亡率原本已經高於北台灣的死因,三十年後回顧發現,這三個疾病的致死率與北台灣的差距更為惡化;[27]肝病肝硬化以及腎相關疾病三十年前、三十年後與北台灣在致死率差距上的劣勢維持不變,但並無顯著惡化。[27]

醫病比

北台灣的醫療機構數量和執業醫師人數遠高於南台灣,是南台灣的1.5倍之多。若以縣市合併升格前的數據來分析北高兩直轄市,台北市的醫療機構總數和執業醫生人數分別為高雄市的1.7倍和2.4倍。[13]

醫療設備

有研究收集民國93年,台灣20家較具規模之署立醫院的品質指標與績效指標,進行研究與探討後發現,衛生署署立醫院的軟硬體設施重北輕南。[30]

環境保護

空氣

2018年元月,民主進步黨立委劉建國中國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在中華民國立法院連袖召開記者會表明台灣空氣汙染呈現「一個台灣,兩種天空」的趨勢,表達對於空氣汙染南北差距日益擴大的憂心。[31][32]

記者會中,委員們揭露台灣濁水溪以南的空氣品質與北台灣的差距在2008-2016年持續擴大,並在2017年達到了差距最大的時刻[33]PM10嘉義縣嘉義市最嚴重,有62.5微克/立方米,高雄市有60.2微克/立方米,同期間大台北都會區卻只有35.1微克/立方米。[31]惡化的區域集中在濁水溪以南。[31][34]台灣中南部地區空氣汙染達到紫色(有害等級)的小時數是大台北都會區的10倍以上。[35]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一書指出,北台灣的空氣汙染主要是由中國大陸移入,中南部的空氣汙染則主要是來自地方污染源。書中指出,若經濟發展的成果不能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分配、不能帶來更乾淨的水、空氣與食品,那麼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有問題的。長期以來,台灣的政策受政府高官控制,操控行政程序,人民的利益通常不是他們首要的考量。[36]

肺癌發生率

陳宜民表示,2016年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曾針對高雄大林蒲鳳鼻頭地區1806名民眾做身體檢查發現罹患肺癌的比率比一般民眾高超過10倍。[31]整體平均下來,濁水溪以南的肺癌發生率比北部地區多了足足50%之多[33]楠梓區的肺癌發生率更是基隆市的兩倍。[33][35]

膀胱癌發生率

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統計後發現,膀胱癌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以男性居多。且南台灣膀胱癌盛行率約每10萬人口27.3人,高出全台平均值數倍。有醫師推測,南部地下電台販售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早年台灣南部的含砷地下水汙染等都是可能原因,空汙嚴重則可能是幫凶。[37]

除此之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確認吸入細懸浮微粒(PM2.5)會刺激細胞並透過體內泌尿系統排出,提高罹患肺癌尿路上皮癌風險。基於此風險因子,有醫師推測,南台灣居高不下的癌症盛行率與南部地區嚴重的空汙和環境汙染有關。[37]

自來水水質

Thumb
大台北地區水質與各國水質標準比較表[38]

教育文化

《行南》季刊的分析指出,從學校數、學生數、教師數、教育部經費分配、企業愛用的大學,北台灣皆占優勢;而在現有的資源分配機制作用下,南北教育資源的差距將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39]國立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指出「據統計,新竹以北的教學資源占70%,新竹以南只占30%」[39][13][40] 台灣南部地區另類學校的供給闕如,且另類教育的落實有重北輕南的趨勢[41]。而國民義務教育長久以來於「數量的分布」和「品質的要求」上均存在著南北相當不均衡的現象[42]

北部在教育文化建設水平等興盛程度均優於中南部,在臺灣頂尖大學中,北部地區就囊括了6所(分別是位於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新竹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交大校區以及國立清華大學)。[13]

中華職棒2018年賽程,桃園以北共有137場,占全年240場比賽的57%,中南部只有47場比賽[43]

圖書資源

國家圖書館館長黃寬重表示:「臺灣在過去50年的圖書館發展歷程當中,重北輕南,重大學而輕公共圖書館,造成北中南三大都會區圖書館事業無法均衡發展。」[44]他說,考量到北台灣已有國立台灣圖書館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及臺北市立圖書館等大型公共圖書館系統坐鎮再加上大學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匯集等,現為全台圖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44]相較之下中台灣則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壓陣;而南臺灣的國家圖書館不但仍在籌劃階段,其現有的圖書館體系,在館藏及主題上都有相當大的改革空間,急待中央政府的資源投資。[44][45][46][47][48][49][50] 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藝術活動逐漸在北部興盛,美術界也呈現重北輕南的現象。戰後初期南台灣的文化美術環境相較北部低落,「文化沙漠」的評價開始出現。[51] 身處於南台灣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其發展常受限於南台灣人力、物力與財力的缺乏[52]。 南部需要設置一座全時間開放的公共星象館以趕上北部的台北市立天文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及中部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提供的服務。[53]

教學設施

2009年的高雄市,僅有十分之一的高中職、國中與國小設有游泳池。絕大多數就讀沒有游泳池的學校的學生,大多必須徒步前往學區內公、民營游泳池上游泳課且其經費來源為學生自行吸收。[54]

高雄市至今仍有學校苦無經費,只得繼續使用非PU材質、過時的紅土操場[55]

更多信息 編號, 學校名稱 ...
編號 學校名稱 游泳池基礎資料-游泳池面積(平方公尺) 應配置救生員人數(A) 實際配置救生員人數(B)
臺北市所轄公立高中職以下有游泳池學校一覽表
1 臺北市立西松高級中學 375 2 2
2 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 375 2 2
3 臺北市立民生國民中學 375 2 2
4 臺北市立敦化國民中學 375 2 2
5 臺北市松山區松山國民小學 375 2 2
6 臺北市松山區民權國民小學 375 2 2
7 臺北市松山區健康國民小學 375 2 2
8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 375 2 2
9 臺北市立松山家商 312 1 1
10 臺北市立松山工農 375 2 2
11 臺北市立興雅國民中學 375 2 2
12 臺北市立永吉國民中學 375 2 2
13 臺北市立瑠公國民中學 325 1 1
14 臺北市立信義國民中學 375 2 2
15 臺北市信義區興雅國民小學 375 2 2
16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國民小學 375 2 2
17 臺北市信義區吳興國民小學 325 1 1
18 臺北市信義區博愛國民小學 375 2 2
19 臺北市立大安高工 500 2 2
20 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 425 2 2
21 臺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 325 1 1
22 臺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375 2 2
23 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 420 2 2
24 臺北市大安區龍安國民小學 325 1 1
25 臺北市大安區大安國民小學 375 2 2
26 臺北市大安區幸安國民小學 325 1 1
27 臺北市大安區金華國民小學 180 1 1
28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國民小學 325 1 1
29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375 2 2
30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375 2 2
31 臺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 325 1 1
32 臺北市立五常國民中學 325 1 1
33 臺北市立濱江國民中學 375 2 2
34 臺北市中山區中正國民小學 375 2 2
35 臺北市中山區長安國民小學 375 2 2
36 臺北市中山區大直國民小學 375 2 2
37 臺北市中山區吉林國民小學 375 2 2
38 臺北市中山區濱江國民小學 375 2 2
39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500 2 2
40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375 2 2
41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375 2 2
42 臺北市立古亭國民中學 375 2 2
43 臺北市立南門國民中學 375 2 2
44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375 2 2
45 臺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 375 2 2
46 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民小學 300 1 1
47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375 2 2
48 明倫高中 375 0 0
49 臺北市立成淵高級中學 300 1 1
50 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 325 1 1
51 臺北市大同區蓬萊國民小學 325 1 1
52 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 375 2 2
53 臺北市大同區永樂國民小學 375 2 2
54 臺北市大同區雙蓮國民小學 363 1 1
55 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國民小學 375 2 2
56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國民小學 375 2 2
57 臺北市大同區大橋國民小學 375 2 2
58 蘭州國中 438 0 0
59 啟聰學校 350 0 0
60 臺北市立華江高級中學 425 2 2
61 大理高中 300 1 1
62 臺北市立萬華國民中學 375 2 2
63 臺北市立雙園國民中學 375 2 2
64 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 338 1 1
65 臺北市萬華區雙園國民小學 313 1 1
66 臺北市萬華區西門國民小學 375 2 2
67 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375 2 2
68 臺北市萬華區福星國民小學 375 2 2
69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400 2 2
70 萬芳高中 375 2 2
71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375 0 0
72 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 375 2 2
73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民小學 415 2 2
74 臺北市文山區溪口國民小學 325 1 1
75 臺北市文山區景興國民小學 250 1 1
76 臺北市文山區木柵國民小學 300 1 1
77 臺北市文山區萬芳國民小學 375 2 2
78 臺北市文山區萬興國民小學 375 2 2
79 台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學校 375 2 2
80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中學 525 2 2
81 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 925 3 3
82 臺北市立誠正國民中學 375 2 2
83 臺北市立成德國民中學 363 1 1
84 臺北市南港區南港國民小學 375 2 2
85 臺北市南港區玉成國民小學 375 2 2
86 臺北市南港區胡適國民小學 275 1 1
87 臺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 1100 3 3
88 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 300 1 1
89 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 525 2 2
90 臺北市立內湖國民中學 375 2 2
91 臺北市立三民國民中學 375 2 2
92 臺北市立西湖國民中學 375 2 2
93 臺北市立東湖國民中學 375 2 2
94 臺北市立明湖國民中學 375 2 2
95 臺北市內湖區內湖國民小學 350 1 1
96 臺北市內湖區西湖國民小學 375 2 2
97 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 375 2 2
98 臺北市內湖區麗山國民小學 375 2 2
99 臺北市內湖區大湖國民小學 310 1 1
100 臺北市內湖區麗湖國民小學 375 2 2
101 臺北市立陽明高級中學 336 1 1
102 臺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 375 2 2
103 臺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 300 1 1
104 臺北市立蘭雅國民中學 375 2 2
105 臺北市立天母國民中學 375 2 2
106 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 375 2 2
107 臺北市士林區士東國民小學 355 1 1
108 臺北市士林區福林國民小學 375 2 2
109 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國民小學 300 1 1
110 臺北市士林區平等國民小學 180 1 1
111 臺北市士林區百齡國民小學 375 2 2
112 臺北市士林區葫蘆國民小學 375 2 2
113 臺北市立啟明學校(臺北市) 250 1 1
114 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 300 1 1
115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 350 1 1
116 臺北市立石牌國民中學 375 2 2
117 臺北市北投區北投國民小學 400 2 2
118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國民小學 450 2 2
119 臺北市北投區關渡國民小學 375 2 2
120 臺北市北投區清江國民小學 300 1 1
121 臺北市北投區文林國民小學 375 2 2
122 臺北市北投區義方國民小學 325 1 1
关闭

[56]

教育程度

1987年台北市與高雄市在「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差距為13.6%,到了2005年高雄市已落後台北市達16.2%。[27][57]

人口分布和生活空間

北台灣佔全台灣面積約20%[58],卻匯集了將近一半的台灣總人口。[11]顯見台灣人口過於集中北台灣。[11]導致台灣其他地區無法獲得良好發展。[18][59]

更多信息 區域別, 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
區域別 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鄉鎮市區數 村里數 鄰數 戶數 人數總計 性別比例
(每百女子所當男子數)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人口數)
戶量
(每戶平均人口數)
總 計 36,197.0669 368 7,758 142,690 8,670,129 23,571,497 11,714,412 11,857,085 98.80 651.20 2.72
新北市 2,052.5667 29 1,032 22,147 1,547,000 3,985,915 1,952,088 2,033,827 95.98 1,941.92 2.58
臺北市 271.7997 12 456 9,561 1,052,386 2,678,695 1,279,308 1,399,387 91.42 9,855.40 2.55
桃園市 1,220.9540 13 504 11,808 795,263 2,198,830 1,094,343 1,104,487 99.08 1,800.91 2.76
臺中市 2,214.8968 29 625 12,518 963,132 2,793,005 1,376,132 1,416,873 97.12 1,261.01 2.90
臺南市 2,191.6531 37 649 9,647 684,903 1,885,478 941,381 944,097 99.71 860.30 2.75
高雄市 2,951.8524 38 891 17,311 1,093,948 2,775,318 1,374,031 1,401,287 98.05 940.20 2.54
中華民國 25,110.0037 200 3,542 58,786 2,490,404 7,103,568 3,620,887 3,482,681 103.97 282.90 2.85
宜蘭縣 2,143.6251 12 233 3,660 168,694 456,066 230,624 225,442 102.30 212.75 2.70
新竹縣 1,427.5369 13 192 3,287 192,145 553,250 282,649 270,601 104.45 387.56 2.88
苗栗縣 1,820.3149 18 275 4,680 188,204 551,791 284,813 266,978 106.68 303.13 2.93
彰化縣 1,074.3960 26 589 9,168 387,711 1,280,038 652,209 627,829 103.88 1,191.40 3.30
南投縣 4,106.4360 13 262 4,273 178,075 499,879 256,074 243,805 105.03 121.73 2.81
雲林縣 1,290.8326 20 388 6,426 240,399 689,003 357,305 331,698 107.72 533.77 2.87
嘉義縣 1,903.6367 18 357 5,342 182,832 509,677 264,935 244,742 108.25 267.74 2.79
屏東縣 2,775.6003 33 463 7,397 287,035 828,524 423,554 404,970 104.59 298.50 2.89
臺東縣 3,515.2526 16 147 2,684 82,897 219,628 113,346 106,282 106.65 62.48 2.65
花蓮縣 4,628.5714 13 177 3,590 125,851 328,683 166,778 161,905 103.01 71.01 2.61
澎湖縣 126.8641 6 96 1,392 40,062 104,121 53,659 50,462 106.34 820.73 2.60
基隆市 132.7589 7 157 3,319 153,028 371,099 185,660 185,439 100.12 2,795.29 2.43
新竹市 104.1526 3 122 2,184 163,816 442,570 218,393 224,177 97.42 4,249.25 2.70
嘉義市 60.0256 2 84 1,384 99,655 269,239 130,888 138,351 94.61 4,485.40 2.70
福建省 180.4560 10 59 912 43,093 150,688 76,242 74,446 102.41 835.04 3.50
金門縣 151.6560 6 37 776 40,143 137,730 68,849 68,881 99.95 908.17 3.43
連江縣 28.8000 4 22 136 2,950 12,958 7,393 5,565 132.85 449.93 4.39
東沙群島 2.3800
南沙群島 0.5045
关闭

實際居住人口

臺灣之人口統計傳統上以戶政機關登記之戶籍人口為指標,惟根據電信信令人口統計資料之平日夜間停留人數為指標[60],可推估實際人口之分佈(此人口包括外籍居留人數),可知北臺灣實際居住人口為11,724,169人;戶籍人口為10,745,117人,較戶籍人口多979,052人,佔全國人口之49.12%,顯示人口過於集中臺灣北部。

更多信息 縣市別, 平日夜間停留人數 ...
縣市別 平日夜間停留人數 戶籍人口 居住人口-戶籍人口
新北市 4,404,882 4,030,594 374,288
臺北市 2,789,958 2,605,369 184,589
桃園市 2,526,697 2,267,070 259,627
臺中市 3,083,970 2,818,670 265,300
臺南市 1,835,928 1,875,378 -39,450
高雄市 2,576,693 2,766,752 -190,059
宜蘭縣 441,203 453,246 -12,043
新竹縣 656,007 570,065 85,942
苗栗縣 505,463 542,985 -37,522
彰化縣 1,068,303 1,267,339 -199,036
南投縣 426,734 491,241 -64,507
雲林縣 565,293 677,293 -112,000
嘉義縣 440,515 499,881 -59,366
屏東縣 689,391 813,176 -123,785
臺東縣 192,086 215,351 -23,265
花蓮縣 320,650 324,501 -3,851
澎湖縣 70,549 105,907 -35,358
基隆市 355,821 367,740 -11,919
新竹市 549,601 451,033 98,568
嘉義市 257,530 266,076 -8,546
金門縣 98,129 140,490 -42,361
連江縣 12,511 13,199 -688
关闭

平均每人居住面積

更多信息 總計, 臺灣 ...
總計 臺灣 新北市 臺北市 桃園市 臺中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宜蘭縣 新竹縣 苗栗縣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澎湖縣 基隆市 新竹市 嘉義市 金門縣 連江縣
平均每人居住面積(
1998 ... 10.55 8.10 8.50 11.56 12.20 11.63 11.16 10.21 12.29 11.29 11.47 12.10 12.09 12.47 12.28 10.17 10.72 10.43 7.86 12.08 11.85 13.76 ...
1999 ... 10.91 8.56 8.55 12.03 12.36 12.61 11.24 12.70 12.16 12.83 12.36 11.88 11.96 11.42 13.16 10.82 11.16 9.70 8.84 10.86 12.25 14.62 ...
2000 ... 11.17 9.19 8.73 11.89 12.34 12.23 12.04 11.20 12.75 12.12 12.37 12.40 13.73 12.09 12.72 12.38 11.92 10.74 9.27 11.04 12.40 15.14 10.70
2001 ... 11.45 9.05 8.62 12.55 12.64 12.46 11.96 12.16 14.47 13.59 12.60 13.54 13.92 11.77 13.73 11.59 12.43 12.45 9.35 12.48 14.17 16.58 10.69
2002 ... 11.42 8.55 9.13 12.44 12.58 12.45 12.01 12.78 13.88 13.54 12.39 13.21 13.32 12.14 14.60 12.40 12.43 11.93 8.90 12.52 13.46 18.29 11.39
2003 ... 11.86 9.04 9.14 13.20 13.07 13.35 12.45 11.74 14.84 13.49 13.41 14.27 13.67 13.23 14.64 12.73 12.28 12.61 8.73 12.58 14.06 15.87 11.55
2004 ... 12.12 8.99 9.70 12.92 13.54 12.47 13.13 11.85 14.53 14.63 14.05 16.06 13.67 12.66 14.71 12.76 14.44 12.43 9.57 12.49 13.53 18.44 11.84
2005 ... 12.34 9.26 9.70 12.44 13.82 13.32 13.81 13.39 14.72 15.36 13.56 14.97 14.69 13.47 13.32 13.61 14.31 12.30 8.99 13.79 14.49 18.12 12.36
2006 ... 12.56 9.72 9.21 13.35 13.75 13.58 13.94 13.89 14.08 15.64 14.04 15.34 15.01 12.60 14.59 13.13 14.84 12.97 9.98 13.82 15.05 17.98 12.05
2007 ... 12.82 9.24 9.21 13.38 14.61 14.47 13.99 13.91 14.42 15.59 15.68 15.49 15.00 14.03 15.37 15.56 15.89 13.32 9.33 14.79 16.08 17.70 10.19
2008 ... 12.90 9.43 9.58 13.13 14.24 14.54 14.62 14.35 14.78 16.35 14.43 16.39 14.78 15.25 15.14 13.35 13.62 13.95 10.62 13.67 15.31 18.69 11.87
2009 ... 13.16 9.27 9.61 14.32 14.91 15.10 14.55 15.30 14.77 16.66 15.09 16.80 14.94 15.54 15.04 15.55 14.20 12.92 9.89 13.84 17.74 20.34 11.86
2010 ... 13.25 9.43 9.79 14.38 14.74 14.90 14.12 15.34 15.42 15.96 15.50 16.07 15.62 15.57 15.83 16.47 15.42 12.89 10.18 15.30 16.48 19.51 12.37
2011 ... 13.38 9.69 9.53 14.10 15.00 14.46 15.09 14.06 16.16 16.36 15.49 16.41 15.74 16.42 16.71 15.86 16.71 12.77 10.03 15.29 15.10 21.99 13.27
2012 ... 13.49 9.60 9.64 14.63 15.45 14.79 14.85 14.94 15.54 16.95 15.77 17.19 14.67 17.47 16.03 15.51 15.37 13.03 11.10 15.48 16.18 19.94 13.21
2013 ... 13.54 9.72 9.87 14.12 15.49 14.16 15.10 14.38 16.89 18.29 15.43 17.40 16.46 16.15 16.06 17.21 15.15 13.86 11.68 13.93 15.53 20.23 13.76
2014 ... 14.01 10.12 10.20 14.07 16.18 15.45 15.85 14.96 17.52 17.02 15.91 17.51 16.93 16.74 17.15 17.86 16.22 15.27 11.41 14.71 15.86 20.08 14.16
2015 ... 14.19 10.13 10.20 14.77 16.40 15.36 15.97 16.45 16.91 17.88 16.44 18.13 16.76 15.27 17.12 16.10 16.94 16.31 11.33 15.10 16.19 21.57 15.25
2016 ... 14.44 10.44 10.49 15.03 17.06 15.39 15.38 17.52 16.37 17.47 16.97 17.35 19.03 15.91 17.21 18.50 17.40 15.50 10.87 15.60 18.36 23.12 14.81
2017 ... 14.67 10.48 10.31 15.31 16.76 16.02 16.10 18.10 17.07 18.62 16.39 19.73 17.45 17.00 18.13 17.67 18.90 17.17 12.36 15.63 18.33 19.41
关闭
  • 定義:平均每人所享用的住宅坪數
  • 公式:平均每戶建坪/平均每戶人數。

[61]

  • 北台灣住房形式多為住宅大樓公寓,因此「實際 平均每人居住坪數」需再扣除【平均每人居住坪數】的【平均公共設施比重(約30%-35%)】方可得。[62][63]
  • 中南部的住房形式多為透天厝,因此實際居住坪數不必再扣除公共設施占比(公設比)。
  • 中南部的住房形式多為透天厝,因此「實際居住樓地板坪數」= 平均每戶建坪 X 平均透天厝樓層數/平均每戶人數 = 平均每人居住面積 X 平均透天厝樓層數

平均每人居住之樓板面積

住宅法】第四十條規定:

  • 住宅之基本居住水準,應符合下列規定[64]
    • 居住面積達家戶人口平均每人最小居住樓地板面積之和。(表一)
    • 具備住宅重要設施設備項目及數量。
更多信息 家戶人口, 平均每人最小居住樓地板面積 ...
(表一)
家戶人口 平均每人最小居住樓地板面積
一人 十三點零七平方公尺
二人 八點七一平方公尺
三人 七點二六平方公尺
四人 七點五三平方公尺
五人 七點三八平方公尺
六人以上 六點八八平方公尺
关闭

[64]

  • 北台灣有大量住宅平均面積小於18平方公尺(約5.4坪),顯見北台灣可能有非常多住宅所有人將單一樓層分隔為多間房間出租。[65]

註解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