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灣的公共廣播事業群,以公視為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英語譯名: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TBS、臺灣公廣集團、臺灣公廣、公廣集團、公廣,是台灣第一個、亦是目前唯一的公共媒體事業群,由公視基金會和中華電視公司兩個中華民國政府捐贈出資的媒體機構組成,於2006年7月1日成立。現階段以經營電視媒體為主,未來計劃納入廣播服務,遠程發展以英國的BBC、美國的PBS、日本的NHK、韓國的KBS等國際知名公共媒體機構為目標[1]。
類型 | 無線電視、數位電視、衛星電視、網路電視、OTT服務 |
---|---|
品牌 | 華視、公視、客家電視台、Taiwanplus |
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臺灣) |
开播 | 2006年7月1日(18年122天) |
可收視地區 | 臺澎金馬、部分海外地區 |
創立 | 2006年7月1日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中華電視公司 |
口號 | 看新電視,看好風景。 |
总部 |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公視、客家電視、Taiwanplus) 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16巷7號(華視) |
持有者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中華電視公司 |
重要人物 | 董事長:胡元輝 總經理:徐秋華(公視總經理) 劉昌德 (華視總經理) |
華視主頻 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 華視新聞資訊台 國會頻道1台 國會頻道2台 公視主頻 公視台語台 小公視 客家電視台 Taiwanplus | |
官方网站 | https://info.pts.org.tw/ |
注释 旗下另設公民新聞網站《PeoPo公民新聞平臺》 |
新聞局在臺灣國際頻道規劃的遠程目標便載明:制訂「臺灣國際電視頻道設置條例」,由政府每年編列預算出資成立財團法人,指揮體系則由行政院、國安會層級組成「指導委員會」作為上位指導機關;該財團法人設立董事會為最高權力機關,旗下設總經理,統籌營運管理業務。從新聞局的規劃來看,未來臺灣國際頻道「獨立電視臺」雖然為財團法人,但仍將受制於行政院、國安會層級的「指導」;這樣的遠程目標充分曝露了,新聞局腦中的國際頻道仍未脫離政治控制與政策宣傳的思維。
其實,會有這樣的思維與規劃,並無須訝異。民進黨政府並無心於媒體改革與媒體的獨立自主:從過去臺、華視領導階層的安排,以及不從制度、法律解決外資(包括中資)操控本地媒體與財團壟斷問題來看,便可清楚民進黨執政後的媒體政策思維。另一方面,此次「臺灣國際頻道」的設立規劃更顯露出:民進黨政府口中的公廣集團的媒體改革政策,只是自我背叛的承諾。……
新聞局的舉措一再自打嘴巴,幾任的新聞局像是一個個「創意總監」,卻缺乏苦幹實幹、腳踏實地的台灣精神,不僅在玩弄公廣集團,也背叛自我的承諾。如果民進黨政府真有心改革媒體,新聞局真的希望成立一個獨立、非官方的海外國際頻道,就踏踏實實完成2005年所作的規劃,進行相關的遊說與修法,並且立即編列華視的負附擔捐贈,修改《公共電視法》,讓公廣集團更有能力負起展現多元文化、促成文化交流職責;否則,不僅台灣的海外頻道只不過是在複製50年代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宣傳產物,而媒體改革恐怕也將斷送在一個個眼高手低的「創意總監」之手。[34]
新聞局這次在「臺灣國際頻道」規劃草案遠程目標載明:制訂「臺灣國際電視頻道設置條例」,由政府每年編列預算出資成立財團法人,指揮體系則由行政院、國安會層級組成「指導委員會」作為上位指導機關。開什麼玩笑?如此界定政府與海外國際頻道的關係,未來這個「獨立建臺」的臺灣國際頻道將受制於行政院、國安會層級的「指導」。……
另設臺灣國際頻道,並非現階段善用國家資源發展廣電事業的最佳作法。新聞局不如儘速修訂公共廣播電視法。公廣集團自去年7月起陸續納入華視、客家、原民、宏觀等頻道以來,亟需一部合身的公共廣播電視法,明訂充足與穩定的經費來源,儘速實現政府過去對壯大公廣集團所許下的諸多承諾。此外,政府各權責部門優先振興臺灣影視產業疲弱不堪的製作與發行能量,並且根本性的改善新聞頻道氾濫造成的種種媒體亂象,遠比設立以英語和華語播出的國際頻道更為迫切。
我們建議:由公廣集團主導,是最能兼顧國際頻道獨立性、本土文化價值和公共性的選項,也最沒有政媒不分、黨同伐異的後遺症或副作用。況且,由僑委會編列預算、自今年1月起納入公廣集團的宏觀衛星電視已經存在多年,不需再疊床架屋了。[35]
有影響力的國際新聞頻道,不可能侷限於宣揚或推銷單一國家形象。這些頻道的新聞會獲得國際媒體採用,其觀點足以影響國際視聽,主因正是在報導走向上做到不為特定政治立場服務。……新聞局長既已表明成立國際頻道是要對抗中國、突破國際封鎖,賦予如此鮮明的政治任務,卻又聲稱頻道採獨立經營,已是自我矛盾。……
新聞局規劃的國際頻道,要在第一年拿出(新臺幣)二、三十億(元)補助,且在一年內開始運作;但第一年之後呢?如果只是抱著且戰且走的心態,勢必是一場災難。
事實上,如果新聞局不健忘,兩年前該局提出的「公共廣電與文化創意、數位電視發展兩年計畫」中已載明,希望在成立公共廣電集團後,結合原有的宏觀頻道發展為「海外國際頻道」。這原本就是一個較能符合上述理想標準的規劃。新聞局既荒怠這項現成計畫,除了證明其執政無能之外,打的算盤要不是另起爐灶以方便控制、就是選舉到了亂開支票。[36]
民進黨執政時,雖修法促成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宣佈成立公廣集團;但卻未曾積極修改法規,公廣集團並未真正公共化。而2007年,民進黨舉行第四屆公視基金會董監事改選時程序草率,也為公視發展立下不當示範:不僅部分董事當選人未獲徵詢,亦有公開反對成立公共廣電集團者獲得提名;立院進行審查時,審查委員當場才看到候選人資料,憤而離席抗議過程太過匆促草率,造成公視董監事提審過程嚴重瑕疵。
國民黨長年利用國會多數凍結公視運算,使公廣集團無法正常運作。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不僅未提出完整的傳播政策,也不願解決公廣集團法規未臻完備及財政不足的窘境;相反的,卻利用國會多數,作出干預公視營運的決議。後更擴增公視董事會人數,將手伸入公視,過程粗暴,使公廣集團的運作陷入政治惡鬥的漩渦,不僅公視員工士氣受挫,多年來台灣公共媒體建立的正當性與公共性也面臨風雨飄搖的困境。[41]
任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
第1任 | 陳春山 | 2006年7月1日-2007年12月 | 律師、大學教授、首任公廣集團董事長。 |
第2任 | 鄭同僚 | 2007年12月-2010年9月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曾任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
第3任 | 陳勝福 | 2010年9月-2011年5月 | 明華園團長。 |
第4任 | 趙雅麗 | 2011年5月-2013年10月 | 淡江大學教授,首位公廣集團女性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
第5任 | 邵玉銘 |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 | 曾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 |
第6任 | 陳郁秀 | 2016年11月-2022年4月22日 | 曾任行政院文建會主委、第2位公廣集團女性董事長。 |
代理 | 鄭自隆 | 2022年4月29日-2022年5月19日 |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 |
第7任 | 胡元輝 | 2022年5月20日-至今 | 現為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公視董事長(兼任華視董事長),曾任台視總經理、中央通訊社社長、公視第三任總經理。 |
任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
第1任 | 李遠 | 2006年7月1日-2008年1月 | 作家、首任公廣集團總經理,現任文化部部長。 |
第2任 | 陳正然 | 2008年1月-2010年9月 | 蕃薯藤數位科技公司執行長。 |
第3任 | 王麟祥 | 2010年9月-2011年2月21日 | 高點電視台董事長。 |
第4任 | 周建輝 | 2011年2月21日-2012年1月20日 | 曾任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現任台灣索尼音樂娛樂中國大陸暨台灣首席執行官。 |
第5任 | 趙雅麗 | 2012年1月20日-2012年9月14日 | 以董事長身分兼任。 |
第6任 | 關尚任 | 2012年9月14日-2014年3月1日 | 曾任國科會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主持人、 公共電視第一屆董事。 |
第7任 | 王麟祥 | 2014年3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 第二度回鍋擔任,高點電視台董事長。 |
第8任 | 郭建宏 | 2016年12月31日-2018年1月11日 | 映畫傳播董事長 |
代理 | 陳郁秀 | 2018年1月11日-2018年3月8日 | 以董事長身分暫代。 |
第9任 | 莊豐嘉 | 2018年3月9日-2022年1月21日 | 曾任台灣日報總編輯、中央社副總編輯、新頭殼總製作、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民資訊頻道小組召集人、華視新聞部經理 |
代理 | 陳雅琳 | 2022年1月22日-2022年4月22日 | 以華視新聞資訊台台長身分暫代。 |
第10任(暫兼) | 鄭自隆 | 2022年5月4日-2022年8月1日 | 中華電視公司第二十三屆第十一次臨時董事會議決議由鄭自隆暫兼總經理。 |
代理 | 劉俊麟 | 2022年8月2日-2022年9月3日 | 副總經理暫代。 |
第11任 | 藍宜楨 | 2022年9月3日-2023年10月12日 | 曾任三立電視副總經理、東森電視副總經理 |
代理 | 徐秋華 | 2023年10月13日-2024年1月27日 | 公視總經理暫代兼任。 |
第12任 | 劉昌德 | 2024年1月28日- |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助理教授、教授、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報導者基金會董事長、公視董事、華視董事 |
依據公廣集團“資源整合”的原則,華視新聞部與公視新聞部的資源(人力資源、新聞影片等)是共享的,稱為“公廣集團新聞平臺”,簡稱“公廣新聞”,2006年8月正式上線,是公廣集團第一個整合的部門;但是磨合不到八個月,公廣集團新聞平臺即正式宣告暫停運作。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開票日(2006年12月9日)晚上,公廣集團新聞平臺首度以華視主頻道、公視主頻道聯播的方式報導最新開票結果,由余佳璋擔任主播。
2020年2月起,公視各節新聞在公視新聞網YouTube頻道發布的版本,會刪掉華視提供的新聞畫面[57]。
與廣播電臺的策略聯盟方面,華視新聞部是與好事聯播網、亞洲廣播網合作,公視新聞部是與KISS Radio、高雄廣播電臺合作,客家電視台新聞部是與苗栗客家文化廣播電台、全球之聲廣播電台、高屏溪廣播電台合作[a]。
華視
|
公視
|
客家電視Taiwan+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