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6日) |




地球上1億4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中大約有3100萬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開伐,目前森林開伐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過度開發的雨林中。森林開伐有時甚至會導致荒漠化,例如馬達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為過度的游耕已導致嚴重的荒漠化。
另一個較小但是重要的原因是河川的治水工程,河岸邊的耕地因為缺乏河水帶來的泥土不能回填遭侵蝕的部份,耕地進而慢慢流失。而很大部分的耕地都位於許多大河的週邊,例如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亞馬遜河、恒河和萊茵河。
肥沃的耕地都曾經過河流或是海洋的沉積物累積。近代由於治水工程的控制,河流氾濫已經不太常見了,這讓耕地上的集約農業足以支持地球上龐大的人口。
尼羅河的河岸會定期的氾濫,並在河岸上留下肥沃的淤泥,而這污泥是絕佳的肥料。就算土地已經被過度耕種且養分已耗盡,隔年氾濫的污泥仍然可以使耕地恢復地力。在有防洪控制的地區雖然能夠提供人類更舒適的環境,但是也會對耕地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中国耕地
中國人口眾多,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大。汪辉祖《梦痕录余》记载:嘉庆初年,“上田亩值制钱三十五六千文,有增至四十千文。”又说,“中人之家有田百亩,便可度日”[1]龚萼说:“八口之家,必须百亩之田”[2]。截至2006年底,中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年递减500万亩左右。
耕地面積前十大國家(2005年)



- 資料來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注釋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