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位於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和里的甕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光年間,商人顏東義因為開設油行、糖廊、碾米廠而致富,在北港蕃簽市、暗街仔兩街交界興建宅邸[1]。他所經營的謙源商號,把原先作為壓船艙的酒甕用來裝飾宅邸牆面[2][3]。據李政隆古蹟研究室工作人員林永村表示,從牆基至牆頂是大壁磚,最上面一排則以甕子排列,興築法為「斗子砌」[4]。
蕃簽市在當時是北港八大街之一,是以北港義民廟為起點,蜿蜒到暗街仔交會處,在清治時期為熱鬧的商業街[5]。1904年斗六地震後,原先的顏宅毀去,僅剩此甕牆[1]。戰後時期,雲林稅捐稽徵處買下宅地的產權[6],1964年建北港稅捐稽徵處宿舍(今北港工藝坊)[7]。日後,此甕牆因在臺灣罕見,每年的媽祖進香期間會吸引許多香客前來[4]。該地今址為共和街2號[4][8],屬中和里[4]。
1999年嘉義地震造成甕牆毀壞後,北港社團聯誼會長許勝義發起修復行動[8]。10月29日,雲林稅捐處主秘何一凡、主任林瑞堂邀集北港社團理事長許勝義、合和會長吳俊彥及古蹟技師許哲彥等多人協商,決定以民間認養方式修復[9]。修復工程,由北港社團聯誼會王昭人作執行人[10],由笨港合和會找來在北港修廟的許哲彥重修[11],計畫以新台幣16萬元修復[10]。
2000年1月15日,當初地震搶救的稅捐處員工劉俊佑,將6個甕歸還,由北港社團聯誼會會長徐忠徹代表接受[8]。7月5日,由合和會長吳俊彥、扶輪社長吳春塘等人舉行修復竣工與揭牌儀式[11]。
北港形象商圈配合2005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市區街景綠美化,在此地設置了北港甕牆入口意象[2]。2013年12月20日,北港稅務舊宿舍改作為北港工藝坊[12]。
2016年8月22日,北港地方文史工作者吳登興、北港工藝坊負責人蔡享潤、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系學生邱彥翔向縣府申請,登錄北港甕牆為縣定古蹟[6]。9月30日,文資委員賴志彰及賴宗吉實勘後,認為牆已經過多次修復,但並不影響其價值[13]。
2017年6月1日,縣府文化處公告北港甕牆登錄歷史建築、北港鎮安宮登錄縣定古蹟[14]。9月21日,北港工藝坊邀請謙源商號的後人、當初負責修復甕牆的許哲彥、地方耆老紀雅博、黃水水等人,舉辦了「眾志成牆」感恩茶會[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