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即時回放(英語:Instant replay 或 video action replay)是指電視或網路直播時,重播數秒或數分鐘前的直播片段。有些隨選視訊、網路電視、IPTV也允許觀眾使用即時回放觀看先前播出的片段。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8年7月2日) |
2000年代之後,攝錄影設備畫質提升,因此即時回放開始用於運動比賽,裁判在得分或者犯規發生後馬上(或者在極短時間之後)通過觀看事發當時的錄像回放,決定得分是否有效或者犯規是否成立。降低爭議維持比賽公平性。
對陣雙方每半場各有三次暫停,這三次暫停可以用於要求覆核即時回放(稱為「挑戰裁判」),以確定裁判判決是否成立。如果即時回放確定裁判判決無誤,則挑戰裁判的球隊會被扣除一次暫停;如果確定裁判判決有誤,則毋需扣除暫停。任何裁判可以在任何時候要求覆核即時回放,不影響任何一方。
只有以下狀況才可以覆核:
全美大學體育協會沿用國家美式足球聯賽關於即時回放的規則,同時允許各賽區自行決定即時回放設備的標準。
目前,甲一組(Division I FBS)全部比賽都應用即時回放,甲二組(Division I FCS)季後賽、乙組(Division II)和丙組(Division III)的全國總決賽也使用即時回放。
加拿大加式足球聯賽大致沿用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賽關於即時回放的規則,但是也有例外:
加拿大大學校際體育總會不強制屬下院校使用即時回放。
美國國家籃球聯賽規定:裁判必須使用即時回放以確定比賽最後一刻出手的射球,在法定時間結束之前是否已經離開球員的手。 即時回放可以覆核的其他情況包括:
在2019-20賽季,NBA新增了「挑戰」規則,也就是即時回放,球隊教練可以在以下三種情況要求挑戰:
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特別規定:覆核即時回放時,祇有比賽計時器上的0可以作為法定時間結束的依據。
意大利籃球甲級聯賽大致沿用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的即時回放規則,但同時引入關於挑戰裁判的規則,允許教練每場比賽挑戰裁判兩次。
此外,裁判也可以通過即時回放判定控球權。
歐洲籃協在所有歐洲籃球聯賽賽事中使用即時回放,同時規定籃框亮燈可以作為法定時間結束的依據。
國際足協過去禁止裁判在任何情況下使用即時回放。第八任國際足協主席塞普·布拉特聲稱「誤判也是足球比賽的一部分」,引起球迷不滿。 關於足球比賽引進即時回放的爭論,在2010年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再度白熱化:
而在塞普·布拉特因收賄案辭職之後,新接任的第九任國際足總主席詹尼·因凡蒂諾才在2017年時確認在2018年國際足總世界盃開始使用即時回放技術(參見條目:VAR)[19],世界盃有關即時回放的爭議也就此告一段落。
然而,足球中的挑戰判決英文術語簡寫則為VAR而非IRS[20]。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允許挑戰,但是裁判組的判罰仍然起決定作用。2014年球季開始,大聯盟在紐約市啟用重播中心,此中心與大聯盟的30座球場連線,比賽時挑戰提出後,由重播中心內的裁判審視球場上轉播單位的攝影機及大聯盟官方裝設的攝影機畫面做出判決[21]。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自2019年賽季起,無論挑戰成功或失敗,每個球隊於每場比賽皆有兩次挑戰機會(第10局起延長賽則增加1次),稱之為「電視輔助判決」。但不是由被挑戰的線審進行即時回放,而是透過類似影像輔助裁判的模式,由聯盟現場主管、審判委員、預備裁判員組成的「即時重播檢閱小組」觀看回放畫面,再經影像組發出語音訊息給在外等候訊息的主審後,由主審做出最後裁決[2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