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
军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海軍(印地語:भारतीय नौसेना,羅馬化:Bhartīya Nausenā)擁有60,000余人,其中有5,000余名海軍航空兵和2,000余名海軍陸戰隊。[2] [3][4][5]近年來,印度廣泛進行海軍現代化和發展,開發出國產核潛艇及航空母舰,目前擁有超過132艘正在服役的軍艦,旗舰为超日王號航空母艦,成為藍水海軍。其主要目標是保護國家海洋邊界、加強國際關係、人道主義救援。[6][7]
印度海軍 | |
---|---|
![]() 印度海军军徽 | |
存在時期 | 1947年 - 至今 |
國家或地區 | ![]() |
部門 | 海軍 |
規模 | 60,000+人員 132艘艦艇 200+飛機 航空母艦2艘 船塢登陸艦1艘 驅逐艦13艘 巡防艦13艘 轻型護衛艦18艘 潛艇19艘 |
直屬 | 印度國防部 |
總部 | ![]() |
格言 | 願伐樓拿保佑我們 (梵語:शं नो वरुण) |
專用顏色 | 海軍藍和白色 |
紀念日 | 海軍節: 12月4日 |
參與戰役 | 1961年果阿併入印度 第二次印巴戰爭 孟加拉國解放戰爭 1971年印巴戰爭 |
嘉獎 | 印度軍方榮譽獎 |
指挥官 | |
總司令 | 總統 德拉帕迪·慕爾穆 |
海軍參謀長 | 海軍上將 卡蘭比·辛格 |
海軍副參謀長 | 海軍中將 G.阿肖克·庫馬爾 |
標識 | |
軍艦旗[註 1] | ![]() |
艦艏旗 | ![]() |
總司令旗[註 2] | ![]() |
飛機 | |
戰鬥機 | MiG-29K、陣風戰鬥機[1] |
直昇機 | 北極星, Ka-27, Ka-31,SH-3 |
巡邏機 | Il-38, P-8 |
偵察機 | 多尼爾228, IAI Heron, IAI Searcher Mk II |
教練機 | HAL HJT-16, Harrier T-60 |
發展歷史
印度海軍的前身是以東印度孟買公司為核心的孟買艦隊(成立於1612年,1686年主要基地轉移到孟買),1830年改稱印度海軍。 1857年事變後,英國剝奪了東印度公司的統治權,而所屬海軍則在1863年被撤銷,防務移交給了英國皇家海軍。不過,為了完成非戰鬥任務,孟買分艦隊和孟加拉分艦隊相繼於1863年和1876年恢復,之後在1877年被重新命名為“女王陛下的印度艦隊”,設有東部和西部分艦隊,基地分別在加爾各答和孟買。 1889年,艦隊裝備7艘魚雷艇,3年後又增加了兩艘砲艇。至1892年,又改名為“皇家印度艦隊”。二戰爆發後,皇家印度海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1939年9月,海軍僅擁有1,908人,裝備5艘護衛艇、1艘調查船等;而到了1945年戰爭結束時,海軍達到了30,478人,擁有了4艘護衛艦、4艘小型護衛艦、7艘護衛艇、14艘掃雷艦艇、150艘登陸艇、16艘拖船、輔助船隻32艘、各類小艇與汽艇245艘。 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時,印度分得20餘艘艦艇,6,500名官兵,印度海軍就是在此薄弱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 1950年1月印度建立共和國,印度皇家海軍隨之改稱印度海軍。 1951年5月,印度海軍成為第一支被授予印度總統旗的印度軍隊。 1952年印度海軍組成第一支海軍艦隊——西部艦隊(當時該艦隊只有20艘印度皇家海軍遺留下來的老式戰艦),1958年9月,RD卡塔利海軍中將就任印度海軍首任參謀長。至90年代初,印度海軍發展到5萬人,主要艦艇140多艘。
艦隊編制
印度海軍總兵力六萬餘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四個地區司令部,東、西兩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特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印度海軍旗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配屬於西部艦隊。
主要武器裝備
- 航空母艦(2艘)
- 驅逐艦(13艘)
- P18型驅逐艦(計劃中)
- 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 4艘服役
- 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3艘服役
- 德里級驅逐艦 3艘服役
- 拉杰普特級驅逐艦 3艘服役
- 巡防艦(13艘)
- 尼爾吉里級巡防艦 (2019年) 1艘服役,6艘下水
- 什瓦利克級巡防艦 3艘服役
- 塔爾瓦級巡防艦 7艘服役,1艘下水,2艘在建
- 布拉馬普特拉級巡防艦 2艘服役
- 輕型護衛艦(18艘)
- 格莫尔达级护卫舰 4艘服役
- 考拉級護衛艦 4艘服役
- 維爾級護衛艦 7艘服役
- 庫克里級護衛艦 2艘服役
- 阿比級護衛艦 1艘服役


- 船塢登陸艦(1艘)
- 奧斯汀級船塢登陸艦 1艘服役
- 坦克登陸艦(4艘 )
- 沙度爾級坦克登陸艦 3艘服役
- 馬加爾級坦克登陸艦 1艘服役
-
虎鯊級潛艇
- 彈道導彈核潛艇(2艘)
- 殲敵者級核潛艇× 2艘
- 攻擊型潛艇(17艘)
- 基洛級潛艇×7艘
- 209/1500型潛艇×4艘
- 鮋魚級潛艇×6艘[8]

- 補給艦(4艘)
- 迪帕克級補給艦 2艘服役
- 喬蒂級補給艦 1艘服役
- 阿迪亞級補給艦 1艘服役
海軍航空兵
- 米格-29K戰鬥機 40架[9](未来还将替换为法国“阵风M”舰载战斗机[10])
- Rafale M[10]
- MH-60R 24架[11]
- 海王直昇機 6架
- 卡-31直升機 14架
- 卡-27直升機 14架
- 北極星直升機 14架
- P-8海上巡邏機 12架
- 多尼尔228 28架
- 布里顿-诺曼BN-2岛民飞机 4架
- 鹰式教练机 17架
- 基蘭教練機 20架
- 管状病毒 12架
參考條目
注解
資料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