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佛教居士,法號通禪,谱名常泰,又名常铿,号怀瑾,又号玉溪[1][2],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3]生于浙江樂清。毕业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行政特别研究部选读,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参加灌县灵岩寺禅七,参与筹创维摩精舍,成為袁焕仙首座大弟子[4],後四川峨嵋山出家,先後於大坪寺、五橋通閉關,在閉關3年期間閱讀大藏經,再於成都大慈寺萬佛樓,貢噶呼圖克圖等授予三壇大戒,期間閉關多次,後走康藏參訪密宗上師[5]。1949年随中華民國政府迁至台灣,曾在多所大學擔任教授,並受邀在多個機關、團體講學,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其论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2012年9月29日于中国大陸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
1918年,农历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翁垟镇地团叶村。[5]
1930年,从学朱味渊先生、叶公恕先生,後於乐清县井虹寺玉溪书院自读。[5]
1935年,于杭州入学浙江省国术馆,研讀里西湖闲地庵出家师赠的《金刚经》《指月录》,並在秋水山庄,阅道家秘本等藏书。[5]
1935年,参贤访道。[5]
1940年, 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5]
1941年, 成都金陵大学社会福利行政特别研究部选读。[5]
1942年, 從袁煥仙學習禪宗。国立艺术院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返蜀执教於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随袁焕仙先生至重庆,会见主持护国息灾法会的虚云老和尚、贡噶呼图克图[5]。南怀瑾並先後皈依於虚云老和尚、贡噶呼图克图。
1943年春,参与筹创维摩精舍,入峨嵋山大坪寺出家並闭关兩年,阅藏。[5]
1945年,後转至多宝寺(大坪寺下院)继续闭关,阅《永乐大典》《四部备要》等。十一月九日(农历十月初五),在成都大慈寺万佛楼,贡噶呼图克图等授予三坛大戒。[5]
1946年,走康藏参访密宗上师。在密法傳授上,南怀瑾曾先後依止白教貢噶呼圖克圖、花教根桑活佛、內蒙古章嘉活佛、黃教的東本格西、阿旺堪布等密宗上師學習密法,並取得金剛阿闍黎的資格。[6]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1947年返回故乡乐清,不久,归隐于杭州三天竺之间。后又在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49年,南怀瑾隨国民政府播遷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支持佛教印經工作,也協助中國佛教法師至台灣弘法。他在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都有開課,[7]之後成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政壇要人如蔣緯國、白萬祥、王昇、馬紀壯、蔣彥士等人常前往旁聽。許多文化界與財經界人士,如李傳洪、尹衍樑、徐芹庭、古國治也是他的弟子。[8]
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禪林”和“十方丛林书院”。
1971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9]
1976年到1979年闭关三年。
1983年,南懷瑾於1984年移居美國,成立維吉尼亞「東西學院」。[8]
在蔣經國去世後,南懷瑾再度回到台灣活動,李登輝的請益對象,包括蘇志誠與劉泰英,都曾會見南懷瑾。據傳,李登輝曾經利用南懷瑾的人脈,安排密使與中國共產黨進行秘密談判與交流。南怀瑾曾创立了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維吉尼亞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
80年代末,南懷瑾移居香港,經香港進入中國大陸活動,曾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
1988年到香港居住。同年,中國共產黨高層透過南懷瑾,表示願意與中華民國政府接觸。1990年底,李登輝派遣蘇志誠與鄭淑敏,至香港與中國大陸當局進行會談,中共代表為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的秘書楊斯德。雙方在南懷瑾安排下見面,與談人士還有尹衍樑、日后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老干部許鳴真。但是李登輝否認這項報導,指出蘇志誠與鄭淑敏是以私人身份前往香港,拜會其師南懷瑾,在其處遇見中國大陸人士,此次會談非經由他授權[10]。
在蘇志誠與汪道涵的會晤中,南懷瑾曾最後拿出預先準備好的草稿,上書三項原則:一,和平共濟,祥化宿願;二,同心合作,發展經濟;三,協商國家民族統一大業。要求雙方簽字,但是台灣與大陸兩方都不願回應。蘇志誠以「李先生不會同意我出名的」,予以婉告。南懷瑾見兩邊都遲疑,於是寫了兩封信,名為「和平共濟協商統一建議書」,一封給李登輝,一封給江澤民、楊尚昆,分別交由蘇志誠、汪道涵各自帶回。南懷瑾說,「如果三個月內,兩邊都不回信,也不簽字,就到此作罷,不要再找我了!」事後,兩岸都沒有給南懷瑾任何下文,南懷瑾因此在兩岸秘密溝通的舞台上正式退場。[11]
1990年,泰顺县、文成县水灾,南怀瑾立刻创建了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机构赈灾。[來源請求]1990年2月14日除夕百歲老母撒手西歸[12]。
1993年应妙湛长老之邀到厦门南普陀寺主持"南禅七日-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
1995年8月8日,在學生侯承業(時任華盛頓大學工學院教授)的支持下,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創辦「南懷瑾學院」,該學院從事獎學金設立、講座舉辦、東西方文化交流活動及研討會等。並開設與南懷瑾有關之學術課程,翻譯南懷瑾著作等工作。[13]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國大陸上海。2006年後長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庙港,創立太湖大學堂,后建立光华教育基金会,资助多間中國大陸大学,如北京大學等。
2012年9月29日,太湖大学堂秘书处发表公告称,南怀瑾正住于禅定。随后,多家媒体报道称南怀瑾已于9月29日下午在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4岁[14]。时任國務院總理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