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草(臺灣話:Sì-tshó[註 1])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實際地理位置橫跨鹿耳、四草、海南及鹽田等四里,濱臨臺灣海峽,以明鄭時期歷史遺跡與生態的景點為著名。「四草」一詞最早可見於《重修臺灣縣志》(1752年)一書,當時稱為「四草嶼」,可知當時的四草還是一座島嶼[註 2][1]:1。
1624年,荷蘭人來台時稱為「北汕尾」,又有記為「北線尾」(荷文:Boxemboy),現在兩地名混用。例如四草大橋全名為「北汕尾四草大橋」。荷蘭人正式登上安平 (臺灣本島) 之前的過渡小島。1856年《臺灣山海全圖》曾標記為「泗草」[2]。1887年,清朝時期屬於安平縣外武定里。1920年日治期間,屬新豐郡安順庄大字媽祖宮下的小字。民國35年安順鄉奉令劃歸臺南市管轄,隸安南區。
四草也是鄭成功登陸臺灣之後跟荷蘭人的第一戰場。目前四草大眾廟後方保有鄭荷戰爭「骨骸塚」。四草正好位在台江,因此境內有豐富生態,擁有紅樹林所形成綠色隧道(闢有觀光竹筏航線)、及溼地景觀,是台灣旅遊景點。
四草聚落現屬於四草里。聚落之下分為6個具有宗教祭祀意義的角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