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化龍池历史文化街区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紧邻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化龙池原名“玉带街”、「鳌背街」,南起大古道巷,北止织机街(現改稱為「人民西路」),为长沙仅存的4条麻石路之一(其餘三條分別為太平街潮宗街坡子街)。街区为古长沙善化县城市缩影,善化县治自北宋开始到民国元年,一直附城南郭,与长沙县县治同城。该街区的地名文化和传说文化十分丰富,有化龙池、南倒脱靴、出入是门、一步两搭桥、白果园、文庙坪、洗药庵、吊马庄等地名;清朝时期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故居也在此街,中華民国政要、任过福建省主席的刘建绪的公馆也在此街。

化龍池簡介

歷史

“玉带”实为古长沙“八大公沟”之一。化龙池东侧便是古善化县学宫所在地。善化县学宫建于嘉靖四十年(l561年),按长沙府学宫规制仿建,规模宏大。化龙池东侧至今残存一段学宫青砖照墙,长约5米,高约3米,墙基凸出的须弥座较为完整地留存了下来。万历九年(1581年)知县冯应鳌在学宫前横开一路,曰“玉带街”,外渠日“玉带沟”,南北建“兴贤”、“育才”二石坊,规制渐备。明万历四十年(公元l612年)善化县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桥日“三元”,路曰“鳌背”,池曰“化龙”。

名稱的由來

相傳在古時候在此街有一條鐵匠鋪,由師傅倆經營。師傅自私貪婪惡毒,徒弟善良忠誠老實。後來師傅病了,他臨死前叮囑徒弟說:「我死後,不要埋我,就丟在門外的井裏,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你要丟一隻公雞到井裏去。」師傅死後,徒弟按師傅的囑咐,把師傅屍體丟到井裏,每逢初一、十五,丟一隻公雞到井裏。不久,學徒娶了個賢慧的妻子,生活得十分美滿。一年後,葬著師傅的井中每到深夜就會發出陣陣響聲,日子越長;響聲越大,後來連地都震動起來。人們十分驚恐,晝夜不寧;徒弟夢見師傅抓他說:“你用公雞祭我,我身上沾了公雞的血,變成了一條龍,近日就要東歸大海去了,到時,長沙城會變成一片汪洋。但你不用怕,只要這幾天不倒鐵水到井裏去,我是不會害你的。退水後長沙城的人都淹死了,你還可以獨占長沙。否則,你就性命難保。” 徒弟醒來,才知道井裏的響動原來是師傅所為。他決心舍身救全城人 的性命。他把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滿眼淚水,但二話沒說就幫助他熔鐵。鐵水熔好了,夫妻趕緊抬出一桶,對著井裏一倒,就聽得井裏發出轟隆隆的響聲,接著,地面開始震動起來;他們趕緊又倒出第二桶,井裏的響聲更大,地面抖動起來;他倆趕緊倒出第三桶,只聽得一聲巨響,井邊的地塌了下去,夫妻倆也跟著陷下去……井不見了,響聲沒有了,地不再震動了,孽龍被鐵水溶化了,夫妻倆為此獻出了生命。再後來,進塌之處變成了一口小池塘,人們為紀念學徒夫妻倆勇鬥孽龍,就把這個小池塘叫「化龍池」;後來,小池塘沒有了,卻有了「化龍池」街名,並一直流傳下來。

Remove ads

麻石路鋪設方法

化龍池麻石铺设方法与潮宗街、金线街稍有不同。两侧直铺,中央亦直铺一道麻石,将街面一分为二,左右则为横排麻石,南北走向。街道弯曲,呈S形,很有特色。

參考資料

  • 主编谢建辉 / 撰稿陈先枢/ 摄影 罗斯旦 等,2006年8月,《长沙老建筑》,五洲传播出版社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