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动脉(希臘語:αρτηρία,英语:Artery)是指在生物體內、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包括心脏本身)的多條血管。[1]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2月28日) |
除了肺循环的动脉以及臍動脈,動脈运送的是含氧量高的血液(因此也有称之为「动脉血」,「含氧血」)。但是在人体的动脉中,只流动着全身20%的血液,其他的血液主要贮存于有容量血管之称的静脉和毛细血管中。
人类最大的动脉要数主动脉,直径有3厘米。
總共有三种,分別為大动脉,中动脉及小动脉。
相比静脉,动脉的血管壁更厚,分层更明显。
动脉血管壁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分别是:
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之前,所有血管都被称为Φλέβες(phlebes)。当时“arteria”一词指的是气管。[2]希罗菲卢斯是第一个描述两种血管解剖差异的人。虽然恩培多克勒认为血液在血管中来回流动,但当时还没有微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概念,也没有循环的概念。[3]阿波罗尼亚的第欧根尼发展了“气”(pneuma)的理论,最初仅指空气,但很快就被认同为灵魂本身,并被认为与血液在血管中共存。[4]动脉被认为负责将空气输送到组织,并与气管相连。这是因为在尸体中发现动脉内没有血液,于是认为是送气用。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人认为动脉输送着一种被称为“精神之血”或“生命精神”的液体,认为它与静脉中的内容物不同。这个理论可以追溯到盖伦。在中世纪晚期,气管[5]和韧带也被称为“动脉”(artery)。[6]
中医认为人有气有血,有些经络血多气少,有的血少气多;方舟子认为也是源自基于类似的误解,[7]其他“中医打假”作者还做过更详细的比较。[8]后来1830年《医林改错》也有类似的气血管二分法。
威廉·哈维在17世纪描述并推广了现代循环系统概念以及动脉和静脉的作用。
20世纪初,亚历克西·卡雷尔首次描述了血管缝合和吻合的技术,并成功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多次器官移植;他因此开创了现代血管外科的道路,此前血管手术仅限于永久结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