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發現(precovery,是pre-discovery recovery的簡短語詞)[1][2]是天文學上在舊的圖檔或乾版中尋找某天體的影像,其目的為更精確的計算該天體的軌道。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小行星上,但有時也發生在彗星、矮行星、衛星或是恆星;甚至是系外行星也都曾經在已經歸檔的舊圖檔中被回溯發現[3]。而在英文中的"precovery"原本是先前發現的天體從影像中消失不見(如隱身在太陽後方),但現在又再度從影像中被發現(可以是迷蹤小行星和迷蹤彗星)。
一個天體的軌道計算涉及觀測其位置次數的多寡。測量的次數越多,位置與時間分離的越廣泛,計算的結果就可以更準確。然而,對於一個新發現的天體,只有幾天或數周的測量位置可用,這僅僅可以做出初步的軌道計算(不精確的)。
當對一個天體特別有興趣(例如,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研究者就會開始搜尋舊有的圖檔,期能回溯發現該天體的影像。利用初步計算的軌道預測在舊的影像檔案中可能出現的位置。對這些影像(有時是幾十年)搜尋,以瞭解它是否已經被拍攝過。如果有,那麼就可以進行更精確的軌道計算。
因為這涉及大量的體力勞動,在快速的電腦普及之前,對可能的小行星發現進行圖像分析和測量是不切實際的。通常,這些影像是為了其他的目的(研究星系等)而做了幾年或幾十年,因此不值得為尋找普通的小行星去花費時間回溯發現圖像。現在,電腦可以很容易的分析數位化的天文影像,並將它們與十億顆天體的星表進行位置比對。看看它們是不是一顆恆星,還是實際上是一顆新發現天體的回溯發現。自1990年代中葉以來,這項技術已經被用來確定大量小行星的軌道。
例子
回溯發現的一個極端情況是2000年12月31日發現的2000 YK66,被計算出是顆近地小行星。回溯發現透漏他之前在1950年2月23日就已經被發現並命名為1950 DA,並且已經失蹤了半個世紀。這特別長的觀察週期允許進行非常精確的軌道計算,因而確認與地球碰撞的機會很小。在這顆學行星被算出足夠精確的軌道之後,它被賦予編號:(29075) 1950 DA。
(69230) Hermes是在2003年發現並賦予編號,但被發現早在1937年就已經被命名,但後來被丟失了。因此,他的舊名字被重新套用。半人馬小行星(2060) Chiron在1977年被發現,回溯在1895年的影像中就已經從中定出位置[4]。
海王星是回溯發現的另一個極端的例子。伽利略在1612年12月28日和1613年1月27日就紀錄到海王星在軌道上的位置,從地球上看,它當時就在木星的附近。由於海王星的移動速度相對於其它當時已知的行星非常緩慢,使伽利略誤認它是一顆恆星,使這顆行星至1846年才正式被發現。伽利略確實注意到這顆星的位置似乎移動了,在這兩次觀測中,它與另一顆恆星的距離明顯改變了。然而,與攝影向不同的是,像伽利略這樣製作的圖像通常不夠精確,不能用來精練天體的軌道。在1795年,傑羅姆·拉朗德也誤以為海王星是恆星[5]。在1690年,約翰·佛蘭斯蒂德同樣也將天王星誤認為恆星,甚至將它編目為"金牛座34"。
天體 | 發現 年 |
回溯發現 年 |
---|---|---|
智神星 | 1802 | 1779[6] |
冥王星 | 1930 | 1909[7] |
(38628) Huya | 2000 | 1996[8] |
(28978) Ixion | 2001 | 1982[9] |
(50000) Quaoar | 2002 | 1954[10] |
(307261) 2002 MS4 | 2002 | 1954[11] |
(90377) Sedna | 2003 | 1990[12] |
(90482) Orcus | 2004 | 1951[13] |
Haumea | 2004 | 1955[14] |
Eris | 2005 | 1954[15] |
Makemake | 2005 | 1955[16] |
(225088) 2007 OR10 | 2007 | 1985[17] |
2013 FZ27 | 2013 | 2001[18] |
2015 RR245 | 2015 | 2004[19] |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