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分靈是中國民間信仰一種常見的傳播方式,以「根廟」神明分靈建立「支廟」。一般有「分香」和「分身」兩種形式,前者指華人移民在遷移外地前,在故土的廟宇膜拜,然後請出神明的香火袋或神符帶往遷入地,供私人拜奉;後者指在華人移民在離鄉前,在故土廟宇膜拜,然後請出一尊神像帶到遷入地,在當地建廟宇祀奉[1]。
各地情況
福建民間信仰主要以分靈方式傳到台灣,除了「分香」和「分身」,還有第三種形式「漂流」。福建廟宇流行「放瘟船」驅邪,部分瘟船會飄到台灣海灘擱淺,台灣民眾會立廟,供奉瘟船上的神像。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1987年的統計,臺灣民間信仰的300多種神明,有八成是中國大陸(福建為主)的分靈。[2]分靈過程中,形成了福建祖廟(根)、台灣開基廟(枝)、台灣分靈廟(葉)三級信仰網絡[3]。廟宇之間為了加強聯繫,台灣各地分靈廟會定期回到福建祖廟參加祭典,以證明自身的正統性,這種活動名為「進香」。歷史上,台灣分靈廟的進香十分活躍,在1949年到改革開放期間,進香因為海峽兩岸關係不佳而中斷[2]。
新加坡昭灵庙系是福清市江兜村昭灵庙的分靈,早期是江兜移民帶著香火袋,在新加坡私人供奉。後來新加坡江兜移民不斷增加,眾人就直接請來祖籍的柳金圣侯神明的分身。中國大陸學者孟庆梓認為分靈有助於團結移居海外的華人群體,也在文化上維護華人移民和中國祖籍的認同感[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