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兩統迭立是日本鐮倉時代到南北朝時代的一個政治現象,指的是後嵯峨天皇之後的兩位天皇——後深草天皇和龜山天皇和其子孫之間的鬥爭。後深草子孫持明院統皇室,和龜山後裔大覺寺統皇室,為了皇位繼承問題而輪流即位,最終由持明院統之家系獲得天皇繼位權。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3年9月23日) |
1259年,已退位的後嵯峨天皇逼其子後深草天皇退位,立七子恆仁繼位為龜山天皇,後深草天皇認為應由其子嗣繼承皇位,由鐮倉幕府調停斡旋下,弘安十年(1287年)後宇多天皇禪位予後深草之子伏見天皇,建立「持明院統」。及後正安三年(1301年),後宇多天皇之子後二條天皇,建立龜山天皇子嗣的「大覺寺統」。
鐮倉末年,後醍醐天皇曾兩次發動倒幕,分別為正中元年(1324年)的正中之變和元弘3年(1331年)的元弘之變,兩次都為朝臣吉田定房所洩,在元弘之變中的笠置山・赤坂城之戰中,天皇為幕府所擄,流放至隱歧島,並立持明院統之光嚴天皇即位,改元正慶,是為北朝第一代天皇[1]。但勤王勢力(護良親王、楠木正成等)仍不放棄,兩年後在京都與幕府勢力(主要為六波羅探題)決戰,此時幕府派出的大將足利尊氏陣前倒戈,破六波羅探題軍,另一勤王軍新田義貞趁機攻破鐮倉,鐮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也被勤王軍救出,回到京都,罷黜光嚴天皇,復位,並廢院政與關白,此時國家政權一統於天皇,史稱建武新政。
然而不久足利尊氏復叛,藉平中先代之亂的藉口屯於鐮倉,拒還京師。在第一次進攻京都失敗後逃至九州,尋求當地勢力欲東山再起,最後從九州再次攻入京都,與朝廷軍在湊川爆發湊川之戰,而後朝廷大將楠木正成兵敗自殺,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再創武家政權(幕府),即後來的室町幕府,後醍醐天皇被禁錮,但不久即帶著三神器逃出,在吉野另立朝廷,進入南北朝時代。
在進入南北朝時代後,足利尊氏擁立持明院統的光明天皇,而後醍醐天皇作為大覺寺統的代表則逃往大和国的吉野(今奈良縣)。北朝的持明院統在京都受到足利氏的嚴密控制,而南朝大覺寺統則持有象徵天皇的三神器——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和草薙劍,雙方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之後到了北朝後小松天皇時,南朝後龜山天皇退位且交出三神器,使南北朝復歸統一,按照原本兩統迭立的原則,繼任者必須是後龜山天皇的子孫,但後小松天皇違約,立自己的兒子實仁為稱光天皇,並宣布兩統迭立結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