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鐘 (國立臺灣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51年1月,臺大植物系柏銓提議鑄造紀念鐘,紀念傅斯年校長。1951年4月,臺大校務會議決議鑄造紀念鐘。[1]:634後由兵工廠所鑄製。兵工廠在鑄製這口鐘時,鑄了兩口:除了傅鐘之外,另一口置放於國立成功大學校園之中。據1951年11月27日傅校長逝世周年紀念籌備會紀錄,籌備會規劃於民國40年12月20日10時安葬時,敲紀念鐘(傅鐘)五十五響,向在55歲時為臺大鞠躬盡瘁的傅校長致敬。
敲第一聲的是傅斯年的妻舅、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俞大維,然後是由兼辦行政大樓開水爐房工作的工友以人力敲打;當臺大取消行政大樓專職燒茶水的作業後,打鐘人就專心敲鐘。曾經是每節下課敲一次,每次有22響。曾任敲鐘人的林進東向前臺大學務處學生活動中心主任陳伯齡表示:「鐘敲22下而不是21下。22的臺語發音為『離一離』,意涵著『結束了,做到最後』之意。」但工友常會忘記敲了幾下,因此有時候會聽到非22響的鐘聲。[2]
2000年1月前,臺大總務處事務組在順應學校人力精簡的要求下,將堅持多年的人工打鐘傳統改為電腦控制,同時鐘聲也定為21響,並立碑說明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時,其餘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