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修定寺塔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河南省安阳县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唐 |
编号 | 第二批第16项 |
认定时间 | 1982年2月23日 |
修定寺塔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磊口乡清凉山村西侧(36.19564° N, 113.99841° E ),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定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初名天城寺,北齐时改称合水寺,北周武帝灭法时被毁,隋代重建,改称修定禅寺。明嘉靖年间曾有过一次大修缮[注 1],使整个建筑群持续到清末[1]。现仅存唐代所建佛塔一座。修定寺塔单层,平面呈方形,高20米,塔身四壁以雕砖砌成,共用雕砖3775块,为世所罕见。[2]
修定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清末废弃前依然有三进院落和四进殿宇[1]。目前仅存建筑为此佛塔,推测其原本位于是寺院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塔是一座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塔身原残高9.30米,塔身宽度8.3米。塔中心镂空,三面实壁,南面开有拱券门。塔基推测为北齐,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平面为正方形[3]。 从塔体结构和发掘资料推测目前唐代塔是在旧塔的基础上重建。[4]
塔身四面总共由3775块包含72种各形图案的浮雕砖嵌合(部分砖为1983年—1984年间复修),达到了300多平方米。每一壁都被设计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塔上端构成了一副挂在整个幔帐上的帐头。下方为整幅幔帐的帐身部分,均已菱形转构成。最下层砖为卷草纹,除了拱卷门南壁以外,其他三面壁一致。为了确保砖能保持千年不掉,建塔时设计了四周嵌砖方式[1]:
修定寺这种四壁满浮雕砖的目前是国内仅见之例。浮雕中部分图案有密教,祆教和粟特特点,可能有西域工匠参与[1]。其浮雕图案佛教“七宝”,象征未来佛弥勒和世俗世界中的转轮王[注 2]。
位置 | 内容 | 照片 |
---|---|---|
塔上部 | 塔檐分两层,最上层叠涩檐处二十块砖浮雕赤身或跪坐力士。每两块之间嵌一块兽面/摩羯图案砖。其下方系一串连续的垂珠铃带。珠带下方是由花砖组成的帐幔构成:上层是二十一块力士抬起珠带和兽面图案。下层是十三块兽口衔幔绳子,每个兽口之间以宝珠纹带分开。最下层是通过幔绳连接的流苏网状垂穗组成。[3] | 塔顶部特写 塔顶部特写 |
塔中部 | 左右由六条华缨,彩铃,彩带组成的垂帷分成五个区域,除了中心组以外每个区域组合为三种图案,每个图案以菱形网格分开(围绕浮雕砖是四块小编织纹砖加上四块小团花镶嵌角落):
壁中间组合以金轮宝(或称团窠形石榴花)当中心,舞伎飞天环绕其周(双胡人腾舞者,最左侧捧摩尼宝珠童子,最右侧飞天)。 中心组左侧组合以白象宝(或称象驮摩尼宝珠)为中心,神珠宝和居士宝(或称老者)一左一右。 中心组右侧组合以绀马宝为中心,玉女宝(或称仕女)和主兵宝(或称武士)一左一右。 壁最左侧为摩羯(或称龙)为中心,龙王(或称擒蛇力士)和神王(或称天王,最左右组合形象不同)一左一右。壁最右侧以狮子为中心,神王(或称天王,最左右组合形象不同)和龙王(或称擒蛇力士)一左一右。[3] 塔最边缘由半菱形砖组成,均以莲瓣,荷叶,卷草为纹饰。
|
修定寺塔壁 |
塔门 | 南壁中心开拱券门(高3.3米,宽1.95米),卷门侧有浮雕两对: 左为青龙吞云,右为白虎吐雾。再外立四臂金刚(也有认为是明王,神王,护法),仅上部完整却依然使人畏惧。其面部狰狞,浑身筋肉隆起,两手向上各执兵刃(左侧者,左持金刚圈,右持叉。右侧者,左持三尖二刃钢叉,右持托宝杵),两手向下舞动扩张,勇武强悍。两均皆肩披飘带,额部扎彩带,脑后火焰状相光[1]。两尊均具有浓重的密教特征,区别于初唐佛像的普遍“善像”[4]。
券门间是一兽首,圆目暴凸,阔口獠牙,鼻子呈三角形,顶有触角。下半圆形区对称分布两组卷鼻龙头和持蛇力士的形象。兽首应是"三拏具",龙头为"摩羯",持蛇力士为"那迦"(也称龙王)[4]。 |
塔门左侧 塔门右侧 中心拱券门 |
拱券内 | 门额顶部石雕三世佛,两侧立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下方刻有两段唐代铭文:第一段:大功德主,银青光禄大夫,前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摄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御使,上柱国苻。第二段:林虑县令杨去惑、邺县令裴□康游古。咸通十一年五月八日同题[1]。
拱券门外沿倚柱和门洞天花均由精美浮雕构成。侧面贴大块卷草团花砖。门框内外均为石质,浮雕牡丹纹饰。 |
拱券门内壁 拱券门花纹特写 |
塔转角 | 塔四角有角柱(这种做法不见于北朝至唐代的单层方塔上),柱雕精致的小型团花,下均为石雕覆莲柱础(东北角柱础覆莲之下有一串忍冬纹,推测为北齐原物[1])。[4] | 塔角柱特写 塔角柱特写 |
自1973年重新发现以来,河南文物考古工作者便对塔及寺庙进行了考古发掘(此发掘资料及照片收录于文物出版社的1983年书中)。[1]
对于现存修定寺塔的年代确定,考古工作者通过历代塔身题记和雕砖时代来推测。现存题记最早为林虑县令杨去惑的咸通十一年八月题记(公元870年),据此为塔建造年代上限。另外一处大功德主题记中的“摄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御使”推测应是肃宗乾元二载(公元758年)及以后,此题记不仅可推断此塔为唐代建筑,且早于咸通十一年,应是肃宗乾元元年以后。塔身上有五代(后唐,后晋),北宋太平兴国,金代,元代的游记,说明塔四壁浮雕砖至少是唐代咸通以前所建,且塔门两侧的力士不早于宋(身上刻有“至元七年”)[1]。
现存塔内壁和外嵌浮雕砖应是一次建成,因此对浮雕砖年代断定便可断定塔建造年代。1980年初,上海博物馆对九百一十块编织纹砖作了热释光试验,结果是其年代距今1300年±10%。此结论吻合题记年代及浮雕砖的艺术风格[1]。
塔基座下及周围发掘清理出了不少刻工精制的残雕砖。它们的图案不同于现在壁面上的图案,从艺术风格上更像北魏末期到北齐的作品。其证明该塔最初也是用浮雕砖嵌砌。因之用浮雕砖建塔,此塔为最早的实例。塔的创建年代似可追溯到北朝时期。而现存的塔身建筑很可能是唐朝时重修[1]。
修定寺塔虽有塔心室,但未发现有塔基下有地宫存在。同时鉴于该塔心室供有佛像,且门额上雕刻佛三尊,此塔并非一般埋葬高僧骨灰或遗物的和尚墓塔。此塔应是供寺庙中轴线上的人礼佛的主体建筑之一,为寺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东距塔40米处,清理出一座用白石建造的石塔一座。塔早已毁,仅存基址。对其发掘中清理出石雕人物相十个,均是原来肩负塔基座的力士。另外在塔基的夯土中发现了一些残砖雕和佛像,其中有一汉白玉的舍利函(一面刻铭天保五年,文宣帝高洋和尚书平阳王高淹,建立“释迦摩尼佛舍利塔”供养,一面刻铭“武平七年正月二十日逢周武帝破灭佛法,至大隋开皇十年正月十日佛法重兴,修营建立此处伽蓝……”)[1]。
民国时期部分浮雕砖块被盗卖遗失(目前流失砖雕至少有24块),现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其中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10块、大都会博物馆2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6块,大英博物馆1块、剑桥大学2块、日本美秀博物馆1块、法国吉美博物馆1块,匈牙利东亚艺术博物馆1件。此事后当地村民为避免浮雕继续被盗变用白泥涂满整个塔身。[5]
1961年,全国文物普查,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巡查到修定寺塔,只因塔顶已毁,塔身大部分又为白灰泥所掩,而未能发现其价值。
1973年,中央美术学院王式廓教授发现白灰泥下浮雕图案及附近散落砖块,并呈报相关部门。
1973年-1978年,在国家文物部门支持下,河南省文物部门会同安阳地区、安阳县文管会对修定寺塔进行调查清理勘测等工作。
1983年-1984年,在文化部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对修定寺塔残缺的近二千块花砖进行研制、翻模、制坯、烧窑、饰釉彩、按装复修等工作,使壁面基本恢复原貌。
1984年,文物部门复修修定寺塔塔顶和塔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