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塞·費爾南多·波拿巴(西班牙語:José Fernando Bonaparte,1928年6月14日—2020年2月18日)是一名阿根廷古生物學家,他發現了大量南美洲恐龍,並指導了阿根廷新一代古生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彼得·多德森稱他 「幾乎以一己之力……使阿根廷成為世界上恐龍種類第六多的國家。」[1][2]
波拿巴是義大利水手的兒子,與拿破崙的波拿巴家族沒有密切聯繫。他出生於阿根廷圣菲省羅薩里奧,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梅塞德斯長大。儘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古生物學培訓,但他很早就開始和許多朋友一起收集化石,並在家鄉創建了一個博物館。後來,他成為圖庫曼國立大學的館長,1976年被授予榮譽博士稱號[3],1970年代末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資深科學家。波拿巴曾兩度獲得古根海姆獎[4],並從1970年代起定期獲得國家地理學會的資助[1]。據說他勤奮、固執、個性鮮明,甚至有暴力傾向[5]。2011年,他又獲得科馬胡埃國立大學的榮譽學位[6]。2020年2月18日黎明,波拿巴在睡夢中去世,享年91歲[7]。
1975年至1977年間,波拿巴與馬丁·文斯(Martín Vince)和胡安·C·萊亞爾(Juan C. Leal)一起在「埃爾布雷特」莊園從事薩爾塔龍的發掘工作[8]。波拿巴與阿根廷同胞傑米·鮑威爾對薩爾塔龍進行了研究,並提出薩爾塔龍生前覆蓋著被稱為皮內成骨的裝甲板。根據這項發現,再加上20個在南美洲發現的澳洲鶩龍標本和一個賴氏龍標本,波拿巴推測在中生代末期,美洲之間曾發生大規模的物種遷徙[9]。
侏羅紀時期,盤古大陸分裂為北部的勞亞大陸和南部的岡瓦納大陸。在白堊紀,南美洲脫離了岡瓦納的其他部分。這種分裂造成北部生物群和南部生物群之間的分化,對於那些習慣了更北的動物群的人來說,南部的動物顯得很奇怪。波拿巴的發現說明了這種分化,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巴克因此稱他為「中生代大師」[10]。
波拿巴是個傳統主義者,他不使用現代的支序分類學方法,因為現代的支序分類學方法對大量的共有衍徵採取擬合原則。部分由於這個原因,他拒絕參與1990年出版的現代論文集《恐龍》的工作。不過,2000年波拿巴開始使用支系圖。例如,在他對巴西的蜥腳類(如利加布龍)和原始哺乳動物的研究中,展示了他本人和合著者製作的支系圖。雖然他以發現恐龍而聞名,但他更喜歡研究哺乳動物化石[5]。
他的學生包括羅多爾夫·科里亞、路易斯·M·恰佩、費爾南多·諾瓦斯、傑米·鮑威爾、吉列爾莫·W·魯吉爾(Guillermo W. Rougier)、利安納度·薩爾加多、豪爾赫·奧蘭多·卡爾沃、塞巴斯蒂安·阿佩斯特吉亞(Sebastián Apesteguía)和奧古斯丁·馬丁內利(Agustín Martinelli)。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