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茨维尔(英語:Huntsville)是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莱姆斯通县和麦迪逊县境内的一座城市,也是后者的县治所在,面积451.8平方公里。是美国阿拉巴马州人口最多的城市。它是麦迪逊县的县城,部分延伸至莱姆斯通县和摩根县。[4]它位于阿拉巴马州北部的阿巴拉契亚地区。[5][6]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共有180,105人,其中白人占64.47%、非裔美国人占30.21%、亞裔美國人占2.22%。2020年人口普查时人口为215,006人,[7][8]预计2022年人口为221,933人。[9]2022年亨茨维尔都市区人口为514,465人,成为亚拉巴马州人口第二多的都市区,仅次于伯明翰都会区之后。它沿田納西河到紅石兵工廠,建有紡織廠,軍火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以及美国太空和火箭中心(因此亨茨维尔又被称为“火箭城”)[10]。國家歷史文物保護信託基金會曾於2010年將亨茨维尔列為“美國十二個有特色的旅遊點”。
亨茨维尔 | |
---|---|
市 | |
綽號:火箭之城 | |
亨茨维尔在亚拉巴马州莱姆斯通县的位置 | |
坐标:34°42′49″N 86°35′10″W | |
國家 | 美国 |
州 | 亚拉巴马州 |
郡 | 麥迪遜郡、萊姆斯通郡 |
建立(Twickenham) | 1809年12月23日[1] |
建制(亨斯維爾鎮) | 1811年12月9日[2] |
政府 | |
• 类型 | 市長議會制 |
• 市长 | Tommy Battle |
面积 | |
• 市 | 543.9 平方公里 (210 平方英里) |
• 陸地 | 542.86 平方公里(209.6 平方英里) |
• 水域 | 0.6 平方公里(0.4 平方英里) |
海拔 | 193 公尺(600 英尺) |
人口(2010)[3] | |
• 市 | 180,105人 |
• 密度 | 331.14人/平方公里(857.6人/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417,593 |
时区 | CST(UTC-6) |
• 夏时制 | CST(UTC-5) |
美國郵區編號 | 35801–35816, 35824, 35893-35899 |
電話區號 | 256, 938 |
FIPS編碼 | 01-37000 |
GNIS編號 | 0151827 |
網站 | www |
历史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在该地区居住和活动,美国独立前,这个地区位于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殖民地的交界处,因此归属权不确定,法国认为其属于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那地区,而西班牙认为这里属于西佛罗里达的北部。英国的殖民者从佐治亚中部渗透到该地,因此也倾向于认定此地属于佐治亚省的一部分。
英国在七年战争获胜后通过《1763年巴黎条约》夺取了新法兰西,这个地区又成为英国和西班牙冲突的前线。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南部地区的大陆军曾进入今天亚拉巴马州所在的地区。《1783年巴黎条约》不仅确认了美国的独立,而且迫使英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领地割让给美国。美国政府随后划定了佐治亚州的边界,不过一开始佐治亚州一直延伸到密西西比河,约翰·亚当斯总统于1798年4月7日签署成为法律的组织法创建了密西西比领地,后又于1817年8月15日将亚拉巴马领地从密西西比领地中分离出来。1819年12月14日亚拉巴马州成立,亨茨维尔被划入亚拉巴马州。1819年,亨茨维尔在沃克·艾伦 (Walker Allen) 的大型橱柜制造店举办了一次制宪会议。 44名代表为新的阿拉巴马州起草了宪法。根据新的州宪法,亨茨维尔成为阿拉巴马州加入联邦时的第一个首府。这只是一次立法会议的临时指定。首都迁至该州更中心的城市;到卡哈巴,然后到塔斯卡卢萨,最后到蒙哥马利。[12]
原住民印第安人在此生活了数千年,但由于美国独立后的定居者施加的压力,到19世纪初,该地区已基本无人居住。在美国白人前来定居之前,一位名叫迪托(Ditto)的印第安商人兼船夫在河上的一个登陆点定居下来。[13]美国独立战争老兵约翰·亨特 (John Hunt) 于1805年成为大泉周围土地上的拓荒者,后来为了纪念他,这个定居点就以他的名字命名(Huntsville意为亨特的村子)。而后美国政府于1805年与契卡索人谈判签订了一项条约,并于1806年与切罗基人谈判签订了条约,切罗基人将其土地所有权割让给联邦政府。[14]
该地区随后被勒罗伊·波普 (LeRoy Pope)购买,并以其远房亲戚亚历山大·波普 (Alexander Pope)的家乡命名为特威克纳姆 (Twickenham)。[15]
特威克纳姆经过精心规划,街道根据大泉水的流向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布置。鉴于革命后这段时期的反英情绪以及导致1812年战争的紧张局势,该镇于1811年更名为“亨茨维尔”,以纪念约翰·亨特。1811年,亨茨维尔成为现在阿拉巴马州的第一个合并城镇。然而,公认的这座城市的“创建”年份是1805年,即约翰·亨特 (John Hunt) 抵达的那一年。
亨茨维尔最初的增长是基于种植园棉花销售所产生的财富(国际需求旺盛)以及与铁路行业相关的贸易。许多富有的种植园主从弗吉尼亚州、佐治亚州和南北卡罗来纳州搬到该地区开发新的棉花种植园。[16]与阿拉巴马州其他地区一样,亨茨维尔也深入参与了奴隶贸易。[17]奴隶在工厂和棉花种植园工作,该地区的许多棉纺厂都依赖奴隶劳动。[18]1822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亨茨维尔的1,300名居民中,有448人是奴隶,占该市人口的36%。
棉纺厂极大地促进了亨茨维尔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棉花和纺织品占美国出口总额的60%,并使亨茨维尔与纳什维尔、孟菲斯和新奥尔良的主要棉花市场连接起来。1855年,穿过亨茨维尔的孟菲斯和查尔斯顿铁路建成,成为第一条连接大西洋海岸和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铁路。[19]
1861年,亚拉巴马州因主张废奴的林肯当选总统而决定脱离联邦,加入南方蓄奴州组建的美利坚联盟国。因为当地工业企业和富裕阶级担心蒙受损失,亨茨维尔最初反对脱离联邦,但为南部邦联提供了许多兵员和杰出的将领。亨茨维尔的埃格伯特·J·琼斯上校领导的阿拉巴马州第四步兵团在马纳萨斯/布尔朗战役中表现出色,这是美国内战的第一次重大遭遇战。该团包含两个亨茨维尔连,是阿拉巴马州第一支参战的部队。 1865年4月,罗伯特·李 (Robert E. Lee)将军在阿波马托克斯法院向格兰特将军投降时,他们也在场。战争中有9名将军出生在亨茨维尔或附近;他们都是亨茨维尔将军。其中五人为南部邦联而战,四人为联邦而战。[20]其他亨茨维尔居民加入了联邦军队并帮助建立了联邦军队的第一阿拉巴马骑兵团。[21]
1862年4月11日上午,奥姆斯比·M·米切尔将军率领的联邦军队占领了亨茨维尔,以切断邦联的铁路交通并进入孟菲斯和查尔斯顿铁路。亨茨维尔是孟菲斯和查尔斯顿西部战区的控制点。[22]
重建时期,来自亨茨维尔的三名代表出席了1867年制宪会议,其中包括来自俄亥俄州的安德鲁·J·阿普尔盖特 (Andrew J. Applegate),他后来担任阿拉巴马州第一任副州长。议会培训学校最终成为威廉·胡珀议会高中,是第一所针对非裔美国学生的公立学校。它以教育家和学校创始人威廉·胡珀·康瑟尔 (William Hooper Councill)的名字命名。
20世纪30年代,亨茨维尔的工业因大萧条而衰退。
到1940年,亨茨维尔仍然是一个小城市,人口约为13,000。1941年初,美国陆军选择了毗邻城市西南地区的35,000 英亩(140 平方公里)土地来建造三个化学弹药设施:亨茨维尔兵工厂、红石军械厂(很快重新命名为红石兵工厂)和海湾化学战仓库。这些部队设施在整个二战期间一直在运作,雇佣的总人数接近20,000人。随着大量工人涌入该地区,该地区的资源变得紧张,住房建设也跟不上需求。[23]1945年战争结束后,军方不再需要这些弹药设施。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军械制导导弹中心 (OGMC) 承担了开发最终成为红石火箭的任务。这枚火箭为以亨茨维尔为中心的美国太空计划以及主要的陆军导弹计划奠定了基础。霍尔格·托夫托准将指挥 OGMC 和整个红石兵工厂。1956 年初,约翰·梅达里斯少将领导的陆军弹道导弹局(ABMA)成立。1950年,大约1000名专业人员从德克萨斯州布利斯堡转移到红石兵工厂,组建军械制导导弹中心(OGMC)。其核心是由沃纳·冯·布劳恩 (Wernher von Braun)领导的约200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尔格·托夫托上校在回形针行动中将它们从纳粹德国带到了美国)。
地理
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国际机场(1991–2020年正常值,1894年至今极端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6 (79) |
28 (83) |
32 (90) |
35 (95) |
37 (99) |
42 (108) |
44 (111) |
42 (108) |
42 (108) |
38 (100) |
31 (88) |
27 (81) |
44 (111) |
平均最高温 °C(°F) | 20.7 (69.3) |
23.1 (73.6) |
27.1 (80.7) |
30.0 (86.0) |
32.9 (91.2) |
35.3 (95.6) |
36.2 (97.2) |
36.3 (97.3) |
34.5 (94.1) |
30.6 (87.1) |
25.9 (78.6) |
21.6 (70.9) |
37.3 (99.2) |
平均高温 °C(°F) | 11.3 (52.3) |
13.9 (57.1) |
18.6 (65.5) |
23.8 (74.8) |
28.1 (82.5) |
31.7 (89.1) |
33.1 (91.5) |
32.9 (91.3) |
30.3 (86.5) |
24.4 (76.0) |
17.7 (63.9) |
12.8 (55.0) |
23.2 (73.8) |
平均低温 °C(°F) | 0.6 (33.1) |
2.4 (36.4) |
6.1 (43.0) |
10.6 (51.0) |
15.7 (60.2) |
20.0 (68.0) |
21.7 (71.1) |
20.9 (69.7) |
17.4 (63.4) |
11.0 (51.8) |
5.1 (41.2) |
2.2 (35.9) |
11.1 (52.1) |
平均最低温 °C(°F) | −10.1 (13.9) |
−7.3 (18.8) |
−4.1 (24.7) |
1.2 (34.2) |
7.2 (45.0) |
13.7 (56.7) |
17.1 (62.8) |
15.7 (60.2) |
8.9 (48.0) |
1.3 (34.3) |
−4.2 (24.5) |
−6.7 (20.0) |
−11.3 (11.7) |
历史最低温 °C(°F) | −24 (−11) |
−22 (−8) |
−14 (6) |
−4 (24) |
0 (32) |
6 (42) |
9 (49) |
10 (50) |
3 (37) |
−5 (23) |
−17 (1) |
−19 (−3) |
−24 (−11)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27 (4.99) |
130 (5.11) |
137 (5.39) |
123 (4.86) |
119 (4.67) |
103 (4.06) |
114 (4.49) |
90 (3.55) |
89 (3.49) |
90 (3.56) |
108 (4.25) |
149 (5.87) |
1,379 (54.29) |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 1.8 (0.7) |
2.5 (1.0) |
1.3 (0.5)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51 (0.2) |
6.1 (2.4) |
平均降水天数(≥ 0.01 in) | 10.6 | 11.3 | 11.2 | 10.1 | 10.0 | 10.1 | 10.8 | 9.2 | 6.8 | 7.7 | 8.8 | 11.0 | 117.6 |
平均降雪天数(≥ 0.1 in) | 0.8 | 0.6 | 0.3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3 | 2.0 |
平均相對濕度(%) | 74 | 70 | 66 | 65 | 71 | 73 | 76 | 75 | 74 | 71 | 72 | 74 | 72 |
数据来源:NOAA(1981–2010年相对湿度)[24][25][26] |
人口
调查年 | 人口 | 备注 | %± |
---|---|---|---|
1840 | 2,496 | — | |
1850 | 2,863 | 14.7% | |
1860 | 3,634 | 26.9% | |
1870 | 4,907 | 35.0% | |
1880 | 4,977 | 1.4% | |
1890 | 7,995 | 60.6% | |
1900 | 8,068 | 0.9% | |
1910 | 7,611 | −5.7% | |
1920 | 8,018 | 5.3% | |
1930 | 11,554 | 44.1% | |
1940 | 13,050 | 12.9% | |
1950 | 16,437 | 26.0% | |
1960 | 72,365 | 340.3% | |
1970 | 139,282 | 92.5% | |
1980 | 142,513 | 2.3% | |
1990 | 159,789 | 12.1% | |
2000 | 158,216 | −1.0% | |
2010 | 180,105 | 13.8% | |
2020 | 215,006 | 19.4% | |
2022年估计 | 221,933 | [9] | 3.2% |
U.S. Decennial Census[27] 2020 Census[7] |
种族/民族 | 2000年人口[28] | Pop 2020[30] | % 2000 | % 2020 | ||
---|---|---|---|---|---|---|
白人 (非西语裔) | 100,333 | 104,516 | 118,616 | 63.42% | 58.03% | 55.17% |
黑人/非裔美国人 (非西语裔) | 47,453 | 55,615 | 62,360 | 29.99% | 30.88% | 29.00% |
美洲原住民 (非西语裔) | 830 | 940 | 854 | 0.52% | 0.52% | 0.40% |
亚裔 (非西语裔) | 3,499 | 4,287 | 5,399 | 2.21% | 2.38% | 2.51% |
太平洋岛民 (非西语裔) | 79 | 194 | 265 | 0.05% | 0.11% | 0.12% |
其他种族 (非西语裔) | 173 | 260 | 878 | 0.11% | 0.14% | 0.41% |
混血/多族裔身份 (非西语裔) | 2,624 | 3,781 | 9,965 | 1.66% | 2.10% | 4.63% |
西班牙裔或拉丁裔 (含任何肤色) | 3,225 | 10,512 | 16,669 | 2.04% | 5.84% | 7.75% |
Total | 158,216 | 180,105 | 215,006 | 100.00% | 100.00% | 100.00% |
姊妹城市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