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鐵路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英語: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由九廣鐵路公司於2007年以前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2]。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與地鐵公司合併繼續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8年12月29日)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2年8月15日) |
九廣鐵路 Kowloon-Canton Railway | |
---|---|
概覽 | |
运营範圍 | 香港(1910年-2007年) |
服務類型 |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城際鐵路、輕軌運輸、鐵路貨運 |
主要車站 | 美孚站、南昌站、尖東站、紅磡站、九龍塘站、大圍站、羅湖站、落馬洲站 |
主要路線 | 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 |
其他路線 | 九廣輕鐵 |
分支路線 | 尖沙咀支綫、落馬洲支綫 |
系統代號 | KCR |
技術數據 | |
运营長度 | 121公里(兩鐵合併前) |
車站數目 | 100(兩鐵合併前) |
軌距 | 1,435毫米(標準軌) |
車輛基地 | 何東樓鐵路車輛維修中心(東鐵) 大圍維修中心(馬鐵) 八鄉維修中心(西鐵) 屯門維修中心(輕鐵) |
运营信息 | |
日乘客量 | 240萬人次(2014年)[1] |
擁有者 | 九廣鐵路公司 |
網站 | www |
重要事件 | |
開始營運 | 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英段) | (
形成網絡 | 1988年9月18日輕鐵通車) | (
併入港鐵 |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 | (
而自1949年起至1990年代中期以前,「九廣鐵路」於香港只代表自紅磡車站至羅湖車站的「九廣鐵路──英段」(即現時東鐵綫的一部分),而非九廣鐵路全線。
19世紀末,因香港及廣州貿易頻繁,香港政府與當時的滿清政府商議興建連接香港與廣州的鐵路。1898年,香港政府與當時的清政府達成協議,興建一條連接九龍與廣州的鐵路,專營權歸英方所有。而鐵路按地域分成中英兩段,分別由中、英兩國政府負責興建。1905年9月,立法局通過興建九廣鐵路後,香港政府便開始研究定線,並派出英國工程人員負責鐵路測量工作。
1906年,全長35.4公里的英段開始動工,九廣鐵路──英段興建初期使用了轨距為610毫米的路軌作為臨時鐵路以便運輸建材及人員,但工程中途便全面改用軌距為1435毫米的標準路軌,這些材料轉而改用于沙頭角支綫用。工程需要興建不少橋樑和基堤,以及5條隧道,當中包括最長的筆架山隧道。這條隧道是當時亚洲規模最龐大的工程,花了3年時間才完工。由於當時施工環境惡劣,工程期間有超過50名工人死於隧道內。
1910年10月1日,耗資130萬英镑的九廣鐵路──英段落成啟用,成為香港首條重型鐵路,最初屬於單軌系統,火車由蒸汽機車牽引,而部份列車兼俱備客貨兩用車卡,頭段載客,尾段載貨。
1911年10月5日,來往香港與廣州的港穗直通車也隨華段建造完成而正式投入服務。通車初期,每天開出兩班,行車時間約四個多小時,座位分為頭等及二等,票價分別為5.4銀元及2.7銀元。
1945年戰後,當英國重新接管香港,九廣鐵路的情况相當殘破。英軍最初負起修復鐵路的責任。當局緊急從英國訂購12輛蒸汽機車。這批機車在1946至47年抵港。各方努力使九廣鐵路重新運作。文職人員亦於1946年重掌鐵路管理。
1949年10月14日,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廣州,來往九龍和廣州的直通車其後便在政治原因下停駛。華段改以深圳火車站為終點站,成為其後的廣深鐵路。而英段則改以羅湖站為終點站,以羅湖橋作為中英接觸點。
1956年9月24日[3],馬料水站啟用,并於1967年1月1日[4]改名大學站,以配合位於馬料水的香港中文大學成立。
1961年8月,燃煤發動的蒸氣火車頭由柴油火車頭取代。[5]
1968年底,由於靈車的競爭,和合石支線每日將棺木從紅磡公眾殮房運送至和合石墳場的服務停止,改於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提供客運服務[7]。
1970年代,隨着列車速度有所提升,車程縮短,餐車的必要性下降並逐步消失。[5]
1973年,九廣鐵路──英段展開雙軌化的工程。
1975年11月30日,九龍總站由尖沙咀海旁遷至紅磡灣,而尖沙咀的總站在1978年6月7日[9]便被拆卸,只保留鐘樓(現為香港法定古蹟,亦為尖沙咀地標之一),原址興建香港文化中心,而路軌原址則興建香港藝術館、香港太空館及新世界中心。
1978年,九廣鐵路──英段開始了全線現代化及電氣化計劃,耗資35億港元。同年10月7日,馬場站啟用,以配合沙田馬場在當日開幕[10]。
1979年4月4日,來往九龍至廣州的廣九直通車重新運作[11]。
1981年4月26日,雙軌設計的新筆架山隧道正式啟用。
1982年5月6日,英段首階段的電氣化工程完成,九龍至沙田近郊線電氣化列車正式啟用。1983年5月2日,沙田至大埔墟段完成工程。大埔墟至羅湖段電氣化工程於同年7月15日投入服務,並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尤德爵士主持通車儀式。
因九廣鐵路電氣化,九鐵需增建車站,取消部份車站,及將其餘車站現代化。
1980年8月16日[12],位於染布房街/太平道的臨時旺角站率先啟用(即今日設隔音屏障及逃生通道的旺角東站南部路軌)。
1982年,為配合5月6日第一期電氣化,重建後的沙田站及旺角站,已分别提早於4月30日及5月4日局部啟用[13][14]。5月4日啟用九龍塘站,自此九廣鐵路可以與地鐵的觀塘線換乘。5月6日[15],新建的九龍塘火車站開始運作。11月1日[15],臨時羅湖火車站投入服務,原火車站展開重建。
1983年4月7日[16],另地新建的大埔墟站啟用,舊大埔墟站則在1985年12月20日改建為香港鐵路博物館。新車站設有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供乘客和遊客轉乘。4月10日[17],和合石支線停用。4月26日[18],重建的大學站啟用。5月2日[18],大埔滘站停用。其後在1985-88年間拆毁。5月12日及6月1日[19],重建後的粉嶺站及上水站分别啟用。8月15日,臨時大圍站啟用(該臨時站俗稱「木頭站」)。1985年2月15日,火炭站啟用。同年10月1日[20],馬場站改善設施後重開,以配合沙田馬場新看台啟用。
1986年4月23日,永久大圍站遷往現址啟用。1987年1月15日,新羅湖站啟用。1989年5月9日,太和站啟用。
1982年之前,英段的管理屬香港政府部門,稱為九廣鐵路局,隨著《九廣鐵路公司條例》於同年12月通過,九廣鐵路公司於1983年2月1日正式成立,自此脫離政府。公司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其運作則由管理局監察,管理局的成員由香港總督(回歸後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
1984年10月15日,九廣鐵路公司接受乘客以「通用儲值票」(前身為地鐵公司的「儲值車票」)付款。同年10月17日,公司接受政府邀請,在新界西北屯門區和元朗區建造和營運輕便鐵路。
1988年9月18日,新界西北的輕鐵投入服務。
有鑑於1988年九廣鐵路英段白石角(大埔39區)近中文大學急彎路段發生嚴重出軌事故導致全線癱瘓,九鐵於1995年在上述路段進行改線工程,將原有路軌改為與吐露港公路平行,形成現今格局;與此同時,亦令大埔39區土地不再受鐵路阻礙,得以發展。
1996年,為配合香港興建九廣西鐵第一期(即西鐵線),九廣鐵路公司將「九廣鐵路──英段」改名為「九廣東鐵」,「輕便鐵路」則改名為「九廣輕鐵」。九龍車站亦在這期間正式更名為紅磡車站。
1998年10月,西鐵正式開始施工。同時積極擴展輕鐵網絡,將之轉型為西鐵的主要接駁交通工具。
為配合政府優先發展鐵路的政策,九廣鐵路公司決定轉型為規劃、設計及建造大型新網絡的機構。公司應政府邀請,就多條新鐵路的興建進行詳細研究及提交建議書。這些新項目包括3條東鐵支線:於大圍接駁東鐵的馬鞍山鐵路、紅磡站至尖沙咀東部的支線、以及作為第2條過境鐵路通道的落馬洲支線。
2002年9月24日,港府邀請九廣鐵路公司興建及經營九龍南線。
2002年6月25日,港府宣布九廣鐵路公司投得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的興建與經營權。
2003年12月7日,輕鐵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的2段新支線通車,2條新支線共長4.4公里,設有11個新車站。
2003年12月20日,歷時5年建成的九廣西鐵正式啟用。
2004年1月3日,政府重新審查九鐵網絡整體規劃,九廣鐵路公司宣佈會擱置沙中線,而會用「沙田至紅磡線」和東鐵延長過海代替。
2004年10月24日,九廣東鐵尖沙咀支線正式啟用,列車從紅磡站延至尖東站為終點。
2004年12月21日,馬鞍山支線通車。
2005年11月6日,九龍南線正式動工。
2007年7月12日,九廣鐵路公司和地鐵有限公司宣佈了沙中線的合併方案。
政府計畫把地鐵與九鐵兩組鐵路網絡營運合併。2004年2月24日,政府邀請地鐵公司及九鐵公司就合併計劃進行商討,預計6個月內完成磋商,可望於2005/06年度落實兩鐵合併安排。對此,社會各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合併後可節省行政開支,使票價有下調空間;鐵路網路將會統一,使新鐵路綜合轉乘能力增強;減少鐵路網路出現路綫重疊的情況,從而減少浪費納稅人金錢。有人卻認為合併會令該系統成為「獨立王國」,造成壟斷局面。
九廣鐵路公司的收費主要分為成人和特惠兩種。成人車費適用於所有乘客,3-11歲的小童和65歲或以上的長者則可繳付特惠車費乘車,而由繳費乘客陪同的3歲以下兒童無須繳費。乘坐九鐵網絡的乘客常用的車票包括八達通和單程票,另九廣鐵路公司亦設有多款其他車票,包括西鐵自悠通、九鐵本地線乘車證等。
九鐵網絡採用綜合收費系統。乘客如乘搭超過一程車,多數情況下都只需付出車費最高的一程車資,其前後的各一程車都被視為接駁用途(需符合如車費上限及時間的限制),不另收費。
八達通是香港其中一種電子收費系統,由地鐵有限公司於1997年推出,卡片的大小和信用卡相同,內置晶片,使用時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使用八達通的乘搭九鐵網絡可享受優惠,車費比使用單程票便宜。八達通未通用前,部分優惠以派發及出示轉車券給予,部分更無法做到。使用八達通之後,多數複雜的轉車組合都能準確計算車資。
本地綫的單程車票是一種附有磁帶的車票,而輕鐵單程票則是紙製車票,於東鐵、馬鐵及西鐵車站大堂或輕鐵車站月台設有自動售賣機,供乘客在登車前購買。
其他車票包括:
九鐵網絡在每日提供近20小時的列車服務,大約由上午5時半至午夜1時,非行車時間則進行軌道及軌旁維修工程。在一些節慶,例如平安夜,除夕及大除夕,九鐵網絡部分路線更會通宵行走。
九廣鐵路公司在部分車站提供接駁巴士,為方便距離車站較遠的市民乘坐九鐵網絡。輕鐵的定位也包括作為西鐵的接駁交通工具,同樣方便距離車站較遠乘坐九鐵網絡的乘客。
兩鐵合併前,九鐵網絡發展成有3條重鐵路線,全長76.9公里的鐵路系統網絡,共有32個車站,其中4個為與地鐵網絡轉線站。此外,九廣鐵路公司也有1個輕鐵路線網絡,全長36.15公里,共有68個車站。
雖然九鐵網絡各客運設施均能在99.5%的服務時間維持正常,但近年則發生了多宗嚴重事故,尤以東鐵系統的老化問題,使大眾關注列車在運作時的安全。
類型 | 型號 | 生產商 | 數量 | 編號 | 使用年份 | 備註 |
---|---|---|---|---|---|---|
蒸汽機車[28] | 吉臣 2-6-4型 | Kitson & Company | 8 | 1 - 8 | 1910 - 1956 | 水櫃式蒸汽機車 |
Hudswell Clarke 0-6-0型 | Hudswell Clarke | 2 | 9 - 10 (1924年改為13 - 14) | 1910 - 1932 | 調車用 | |
Kitson Baltic 4-6-4型 | Kitson & Company | 4 | 9 - 12 | 1924 - 1956 | 水櫃式蒸汽機車 | |
W.G.Bagnall 0-4-0型 | W.G.Bagnall | 2 | 13 - 14 | 1934 - 1948 | 調車用 | |
Robert Stephenson & Hawthorns 2-6-0型 | Robert Stephenson & Hawthorns | 2 | 15 - 16 | 1946 - 1956 | 調車用 | |
Kitson Pacific 4-6-0型 | Kitson & Company | 3 | 20 - 22 | 1930 - 1936 | 1936年移交九廣鐵路華段 | |
奧士打利迪(Austerity Class) 2-8-0型 | 北英機車公司(North British) 伏爾幹鑄造廠(Vulcan Foundry) |
12 | 21 - 32 | 1946 - 1962 | ||
沙頭角支線窄軌蒸汽機車 | 0-4-0T型 | Hudswell Clarke | 2 | 1 - 2 | 1911 - 1924 | |
0-4-0WT型 | Orenstein & Koppel | 1 | 3 | 1913 - 1928 | ||
0-4-4T型 | W.G.Bagnall | 2 | 4 - 5 | 1924 - 1928 | 九廣鐵路唯一現存蒸汽機車,4號機車在香港鐵路博物館靜態展出,5號機車被九鐵公司送贈英國威爾斯錫爾迪金的萊多爾谷鐵路保存。 | |
柴油機車 | G12型 | 克萊德工程(Clyde Engineering) | 5 | 51 - 55 | 1954 - 2004 | |
G16型 |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克萊德工程 |
4 | 56 - 59 | 1961 - 2021 | ||
G26型 | 通用汽車 克萊德工程 |
3 | 60 - 62 | 1974 - 2021 | ||
CFL-200 DCL型 | Schöma | 1 | - | 1992 - 現役 | 何東樓車廠調車用 | |
JMY450(B)型 | 常州長江客車集團工礦車輛有限公司 | 16 | 1001 - 1014, 1101 - 1102 | 2001 - 現役 | 西鐵八鄉車廠及馬鞍山線大圍車廠調車用 | |
ER20型 | 西門子公司 | 5 | 8001 - 8005 | 2004 - 現役 | ||
電力機車 | Lok 2000型 | SLM-ABB | 2 | TLN001, TLS002 | 1998 - 現役 | 九廣通直通車 |
鐵路巴士 | Hall-Scott | Hall-Scott Motor Car Company | 2 | 1 - 2 | 1922 - 1941 | 1936年改裝成大埔淑女號及廣州淑女號,戰後因零件遺失而改裝為頭等二等混合客卡103及104號。 |
百福 | 九廣鐵路局 | 1 | RB-1 | 1938 - 1961 | 由兩輛百福貨車改裝而成 | |
道濟 | 九廣鐵路局 | 1 | RB-2 | 1947 - 1971 | 由兩輛道濟貨車改裝而成 | |
金馬 | 九廣鐵路局 | 1 | RB-3 | 1970 - 待查 | 工程用,由兩輛金馬貨車改裝而成 |
日本近畿車輛/川崎重工業製SP1900型電動列車:154節車卡(22組7卡,2002-2003,部分已改為8卡),九龍南線通車後將增加42節車卡(6組7卡,其中4組全新,2007;另外兩組由馬鐵的4卡調往西鐵,增長為7卡,2004-2007)
日本近畿車輛製SP1950型電動列車:原72節車卡,現只有64節車卡。(18組4卡,2003-2004,其中兩組已經調往西鐵服務)
3車組 E44(車廂 144-244-444)並沒有被翻新
4所有近畿車輛的電動列車都是從日本購買和製造
5車隊編號1013、1027因交通事故報廢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