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克蘭第2方面軍(俄语:2-й Украинский фронт)是蘇聯紅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建的一支方面軍,主要用於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方面戰事。
烏克蘭第2方面軍 | |
---|---|
存在時期 | 1943年10月20日—1945年6月10日 |
國家或地區 | 苏联 |
部門 | 蘇聯紅軍 |
種類 | 方面軍 |
規模 | 691,000人(1944年3月)[1] |
參與戰役 |
|
指挥官 | |
著名指揮官 |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 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 |
烏克蘭第2方面軍根據1943年10月16日最高統帥部命令成立於1943年10月20日,是為發動收復烏克蘭的攻勢、越過第聶伯河而準備的四個方面軍之一,以草原方面軍更名而來。1943年10月至12月,實施茲納緬卡-克里沃羅格戰役。1944年冬季,在蘇軍展開對右岸烏克蘭的戰略進攻中,實施基洛夫格勒進攻戰役,後再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協同實施科爾遜-契爾卡塞攻勢,多個德軍師受到重創。
1944年春,烏克蘭第2方面軍實施烏曼-博托沙尼戰役,擊潰德軍第8軍團和第1裝甲軍團部份兵力。之後又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配合,突破南方集團軍防線,收復大片右岸烏克蘭地區、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進入羅馬尼亞境內。1944年8月,烏克蘭第2方面軍發動雅西-奇西瑙攻勢,德軍損失約22個師,羅馬尼亞則就此退出戰爭。9月,烏克蘭第2方面軍以布加勒斯特-阿拉德戰役,佔領羅馬尼亞全境。1944年10月,烏克蘭第2方面軍於德布勒森戰役擊敗南方團軍,並佔領準備進攻布达佩斯的有利位置,隨後在與烏克蘭第3方面軍與多瑙河区舰队配合下發動布達佩斯攻勢,包圍並消滅188,000名軸心國士兵,佔領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為朝維也納方向進攻創造了條件。1945年3月至4月,烏克蘭第2方面軍左翼部隊參與維也納攻勢,並與烏克蘭第3方面軍配合完成佔領匈牙利全境,並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東部地區和首都維也納的大部分地區。同時,烏克蘭第2方面軍右翼部隊也在喀尔巴阡山脉實施半斯卡-比斯特理察進攻戰役。
1945年5月6日至11日,烏克蘭第2方面軍實施布拉格攻勢,在此行動中消滅了德軍殘餘的絕大部分兵力(隸屬中央集團軍),佔領捷克斯落伐克全境。5月10日,烏克蘭第2方面軍左翼部隊於皮塞克與布傑約維采與美軍會師。1945年6月10日,烏克蘭第2方面軍根據1945年5月9日最高統帥部指令予以解散,方面軍指揮權轉交最高統帥部預備司令部,並以此為基礎組建了敖德薩軍區。
|
|
|
|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