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族主義,也稱為大中華民族主義、大中國主義、大中華思想,是一種出現中国的民族主义,主張將中國中的各民族,融合為中華民族,以此將中國建立為民族國家,也被稱為是大中華思想。這個思想最早出現於清朝末年,由梁啟超等人提倡,他們主張,匯集在中國的所有民族,成為單一的中華民族,形成国族认同,並以此建立國家。因此提出五族共和等口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中華民族主義稱為中国民族主义。
概論
在清朝末年,出現以排滿為訴求的漢民族主義,主張驅逐滿族與蒙族,由漢族建立獨立民族國家[1]。這個派別由孫中山等人領導[2]。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則提出中華民族的概念[3],以「五族共和」為口號,希望保持原有清帝國的範圍,將清帝國下各民族,融合成中華民族,以此建立民族國家[4],學者吳國光認為,清末的中華民族主義思潮底下,中華民族曾經被簡約為只有漢民族[2]。
在中華民國建國之後,孫中山等人接受梁啟超的想法,改而提倡五族共和,主張將中國五個民族,以漢族為中心,統一為中華民族[5],開始提倡五族融合的說法[6],在1921年與1924年的三民主義演講中,主張中華民國應以漢族為中心,融合其他四族,形成單一民族國家[7][8]。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採用費孝通主張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說[9],主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上的各民族,通過民族自覺,成為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不能用「炎黃子孫」來代表「中華民族」,因此官方要求以「中華民族」來宣傳中华文明史[10][11]。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