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62号,为中国银行在青分支机构旧址,建于1932-1934年,建筑师陆谦受、吴景奇设计,现为中国工商银行青岛中山路支行,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青岛中山路近代建筑的一部分。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的前身为1909年9月21日开业的大清银行青岛分号,隶属济南分行。德占时期的大清银行青岛分号业务范围狭小,主要代收胶海关的部分关税和办理公款收付事项。1913年5月15日改组为中国银行青岛分号。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仍受排挤。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该行享有代理国库和发行兑换券特权。1929年7月1日,该行由支行改为分行,统辖山东省境内的中行业务,并于同月领导青岛银钱业废除胶平银,打破了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垄断青岛金融贸易的局面,并开办了进出口押汇、汇出汇入款项、买入外汇票据、兑入兑出外币等业务,一跃而成为青岛的转帐中心。[1][2]
1932年,青岛市政府将中山路第四公园的土地放租给中国银行等6家中资银行及青岛银行公会用于建设新楼,中国银行青岛分行大楼位于中山路曲阜路路口西北角,1932年10月8日开工,1934年1月31日竣工[3],建筑师陆谦受(时任中国银行建筑课课长)[4]与吴景奇合作设计[5][6][7],建筑师徐垚参与工程设计,建筑师刘铨法参与监工。1936年末,该行拥有存款1133万元,放款1145万元,其中同业存款200余万元。1937年7月,青岛分行共辖支行3个、办事处8个、寄庄2个、办事分处1个。该行设有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还投资经营义利油厂、华义贸易公司、青岛国货公司、仁丰纺织公司等企业,为当时青岛实力最强的银行[1]。
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行紧缩业务。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行被日军及其傀儡政府接管停业,房产于次年移交大阜银行。日本投降后,该行于1946年1月4日复业。1949年6月,该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部接管,1953年改为专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不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1957年至1979年被划归中国人民银行系统[1]。改革开放后增加业务,逐渐由国家专业银行发展为国有商业银行[8]。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成立后,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旧址部分楼层为该行所使用[1][3][9],现为中国工商银行青岛中山路支行。2000年,该建筑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10]。2006年12月7日,该建筑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青岛中山路近代建筑的一部分[11]。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包括该建筑在内的该地块所有旧银行建筑经历外立面修缮,包括外墙清洗、外墙面材质修复、门窗更换等[12][13]。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旧址平面大致为方形,占地面积1557.34平方米,建筑面积4761.4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平屋顶。外墙为大块花岗岩贴面石,正立面每层均匀布置三组三联窗户,一层中央为主入口,前方设6级台阶,一层窗户之间的墙面以石材拼贴为密集的水平影线,增强底部厚重感。檐口略微出挑,下方设有内凹的中式装饰纹样带。正立面两侧建有斜切的转角楼,通过其体量收进与檐口降低烘托出正立面的宏伟。南立面顶部凸出两处马头墙状装饰物[14]。建筑内部正中央为双层通高、约18米的营业厅,顶部设玻璃屋顶,围绕大厅设置会客室、办公室等房间。[4][5][6][7]
该建筑的设计者陆谦受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先锋人物之一,该建筑与陆谦受设计的其他中国银行大楼一样,简洁、厚重而不失细腻[4]。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认为,“陆谦受各地之中国银行有其一贯之风格,谨严素雅,不陷俗套”[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