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会
学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学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天文学会于1922年在北京创立,会所最初设于北京古观象台。1932年迁往南京,挂靠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确定了学会的宗旨为“本会以求专门天文学之进步及通俗天文学之普及为宗旨”。[1]1935年成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起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并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
1912年5月,刚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撤销了原清朝的钦天监,由高鲁在钦天监原址组建中央观象台。 1915年7月15日,高鲁、胡文耀、蒋丙然等人以中国天文学会的名义创办《观象丛报》杂志,以吸收潜在会员。 1922年10月30日上午9时,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中央观象台召开,选举了高鲁为会长,秦汾为副会长。汤尔和、马叙伦、蔡元培、全绍清、李书华、陈嘉庚等47人出席。[1][3]
1927年秋,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后,中国天文学会秘书处迁往南京,办公地点在成贤街的中央研究院临时院址西隔壁的一个小院里。1928年春,迁往南京鼓楼测候所。根据学会第九届年会的提议,学会于1932年正式迁至南京鼓楼。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落成,学会迁往天文台本部小楼(俗称“大台”)。[4]
1935年7月,在巴黎举办的第5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全体会议上,中国天文学会代表中国成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个会员国。[1][5]
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文学会随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西迁,在湖南南岳、广西桂林两地停留数月,后借道越南,于1938年4月抵达昆明,落脚于城内小东城脚20号一处租用的民房。1939年春,在昆明东郊凤凰山建成一座小型天文台,天文学会随天文研究所迁入。此台后续发展为云南天文台。抗日战争结束后,天文学会于1946年5月迁回紫金山天文台。[4]
1959年9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投票通过接受台湾的天文学会成为会员国,并在1959年11月的IAU简讯上正式通报台湾的会员国身份。作为抗议,中国天文学会于1960年2月15日宣布退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及其所属各委员会。直到1979年,IAU执行委员会同时邀请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天文学家出席第17届IAU大会,张钰哲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1980年5月,全面恢复中国会籍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于1982年5月12日在第18届IAU大会上正式通过。[5][6]当前中国大陆和台湾在IAU的会员身份分别是中国南京(China, Nanjing)和中国台北(China, Taipei)。[7]
1980年代初,中国天文学会随紫金山天文台本部迁至北京西路2号新建的大楼。[4] 2012年8月20日至31日,中国天文学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承办了第28届IAU大会。8月21日,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8] 2017年11月,中国天文学会再次随紫金山天文台本部迁至仙林大学城元化路10号。[4]
中国天文学会历任会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等名单如下:[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