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德情结(德语:Ostalgie,或译思东德[1] )指的是对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東德)生活中某些方面的怀念。Ostalgie来自德语中Ost(东)和Nostalgie(怀念)两词。东德情结一词因2003年的特色电影《再见列宁!》和当年的一系列东德相关影视作品而在大众中流行[2][3]。
此條目可参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东德情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词,它不是简单的怀旧情绪。由于东德情结与冷战有关,因此最好在历史和当前西方社会影响的背景下研究这个词。通过这样做,该术语的含义变得更加清晰。
自二战结束到柏林墙倒塌,德国已经分裂超过35年,在两个地区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尽管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和历史,但资本主义的西德和社会主义的东德在许多明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它们各自的社会培养了每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特性。这些先前存在的分歧随后在统一过程中和之后暴露出来。
1989年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东德的许多象征都被清除干净(比如共和国宫被拆除)。统一进程在前东德群众中引起了怨恨和怀旧情绪。他们感到这不是统一,而是类似于殖民接管。[4]东德情结的一个特别关注点集中在失业上。官方上,东德不存在失业,但这种就业保障随着统一而消失。[5]东德提供的社会保障是东德情结的一大重点。[6]大规模的失业和缺失的社会保障成为重新塑造东德身份的关键。随后,许多人将东德视为一个稳定和关怀的环境,人们认为统一对他们不利,使他们沦为为二等公民。
两德统一对妇女提出了特别的挑战。对于在东德享受医疗保健和同工同酬的职业妇女来说尤其如此,许多东德时代的妇女在统一后面临着失业。大约有70%的东德妇女在1990年后失去了工作,女性家庭和消费主义的传统理想被重新援引。[7]
在统一后,几乎所有东德品牌的产品都从商店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产品。然而,一段时间后,许多东德人开始怀念他们以前生活的某些方面(如文化或知名品牌标志)。
除了对日常东德生活的怀旧、东德的高就业率和低贫困率以外,部分东德人怀念曾经社会制度以及和睦的社区氛围。德国著名杂志《明镜》曾询问前东德居民,东德好的一面是否比坏的一面多,57%的受访者回答是肯定的。采访的记者说:“东德居民没有自由旅行权”,一些德国人回应道:“现今低工资的工人也没有旅行的能力”。[8]
许多德国企业为满足东德情结的消费者制造了一些东德元素的商品,通常模仿东德时期的产品,例如过时的东德食品品牌、收录旧电视节目的DVD、特拉贝特汽车等。一些电影也着眼于东德的生活,例如1999年电影《太阳大道》、2003年电影《再见列宁》等。还有人开设博物馆再现东德时代的社会面貌,例如东德博物馆、查理检查哨博物馆等。[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