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对水的性质的恶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氧化二氢惡作劇(英語:dihydrogen monoxide parody)指通过使用水的生僻标准化学名一氧化二氫(簡稱DHMO,化学式:H2O)并恶搞解说水的性质將其描述成一種听起来危险有害的化學物質,来引发听众的化学恐惧症。同类的恶作剧还有“羟酸”、“苛性氢”等其它变种[1]。这种惡作劇通常用文字游戏来负面描述一些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能“加速腐蚀”(生锈)、“导致窒息”(溺水)和“造成灼伤”(沸水或蒸汽烫伤)——并夸张强调这些「害处」的普遍性[2],导致一些科学素养(特别是理科知识水平)不高的听众就会因此产生对化学品安全的焦虑和恐慌,甚至爆发舆论上的道德恐慌和社会运动向执法和立法机构施压试图将“一氧化二氢”禁用[3]。
因为“一氧化二氢”並非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所發佈的化學名稱[4],日常也幾乎沒有人會使用這名,所以许多对化学涉足不多的人会下意识的将其与更常听说的一氧化碳混淆。其实“一氧化二氢”才是水的正确科学名称,化學式也已歷經多次文献引用,例如現實就有特別為「一氧化二氢」而設的材料安全数据表[5][6]。
以“一氧化二氢”为噱头的恶作剧最初於1990年由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UCSC)的一对室友埃里克·莱克纳(Eric Lechner)和拉斯·诺普芩(Lars Norpchen)提出[7],在1994年由克莱格·杰克逊(Craig Jackson)修改[8]。1997年,14岁学生內森·佐纳(Nathan Zohner)以故意炒作一氧化二氢为主题做了论文《我们到底有多易上當?》(How Gullible Are We),使一氧化二氢引起广泛关注[9]。
這是克莱格·杰克遜首次在網上發布此惡作劇的版本:[8][10][11]
一氧化二氢的危險包括:
尽管有如此的危险,一氧化二氢常常作以下用途:
※它若在密閉空間中加熱可能會引起爆炸[s] 然而,政府和众多企业仍然大量使用一氧化二氢,而不在乎其极其危险的特性。 [12]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