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1號潛艇(英文: HMS M1),所屬英國,是皇家海軍在一戰末期建造的4艘M級潛艇之一,且她為該級旗艦。1918年4月完工。1925年11月與民用船隻相撞後沉沒。
英國開發出偽裝商船的艦艇偷襲U艇的戰術,並因為戰術的成功,海軍部認為「當潛艇在水面上時,就要以火力將其擊敗」,便催生出M級的構思。用途類似巡洋潛艇。作為其構思的首艦,配備當然要符合海軍部的期待,於是在艦艏裝備一門阿姆斯特朗305毫米/40艦炮Mark IX,並成為其特色。至於為何增強火炮,而不是魚雷,海軍部的回答是:“目前在 915 公尺之外,尚無戰艦被魚雷擊中致沉的案例。” [1]
回到艦炮,雖然這門火砲的有效射程為13.7公里,但可以藉由潛望鏡,在水下進行射擊,即只有炮管抬出水面,艦體依舊在水下,攻其不備。回應海軍部要求「發射主砲對其造成致命傷害」。可是,艦炮只能左右旋轉7.5度,所以一旦角度錯了,整艘船都要轉,效率奇差。
M1在維克斯的巴羅發內斯造船廠建造,並於1916年7月開工,1917年7月下水,1918年4月完工。此時一戰已到末期,德國海軍寥寥無幾。等凡爾賽條約簽訂,更別想見到假想敵了[a]。因此,M1不怎麼活躍於海上,經常被放置於各港口。
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將主炮口徑大於203毫米的軍艦,定義為主力艦。M級從原本的「潛艇」,忽然變成「主力艦」,且該條約對於各國主力艦數量,有嚴格限制,於是乎本級去留的問題被放大,好在M1因為在一戰結束前便已完工,倖免於難,可M2、M3與M4就沒如此的好運,拆的拆,改的改[2][3]。
1923年,推測是放置太久,炮口滲水,使得開炮時炮口受損[4]。
1925年初,據傳M1參與春季演習,攻擊胡德號,使其癱瘓,此乃M1罕見的戰果。11月12日,M1於英吉利海峽參與演習,與瑞典商船相撞,艦上炮管應聲脫落,艦體快速進水、凹陷,最後沉沒於70公尺深的海底,以全軍覆沒結束了她波瀾壯闊,又一事無成的一生[5][b]。
由於是主炮脫落導致M1的沉沒,使得海軍部認為:「這主炮不僅不好用,還會導致事故。」於是乎,他們攤開設計圖,開始M2與M3的改造計畫;前者變成「航空潛艦」,後者變成「布雷艇」[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