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2年白日大火球(或編號 US19720810)是一個於UTC 1972年8月10日20:29 掠過地球57公里高空的掠地流星體。該天體在當時是白晝的美國猶他州(當地時間 14:30)直到北方的加拿大亞伯達省都有人目擊。該火球被許多人錄下影像[2]。
外部圖片链接 | |
---|---|
Earthgrazer: The Great Daylight Fireball of 1972 (影像提供與版權: Antarctic Search for Meteorites program,凱斯西儲大學,James M. Baker)[1] |
當時分析該火球的影像和路徑後認為該流星體的大小是在3公尺(如果是碳質球粒隕石)到14公尺(如果是從彗星剝落的含冰物質)[3][4]的地球軌道穿越小行星中的阿波羅型小行星,並認為下次接近地球時間是1997年8月[2]。1994年捷克天文學家茲德內克·賽普爾查(Zdeněk Ceplecha)重新分析相關資料,該物體質量估計降為先前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其體積估計則為 2 至 10 公尺[3]。
該流星體掠過地球大氣層 100 秒之中的速度則降為 800 m/s,因此其軌道傾角也自角度 15 度改為 8 度[4]。
US19720810 流星體在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的小說《上帝之鎚》第一章前言中被提及。
如果該天體的擦地角有所改變,該天體可能在高空失速,可能結果就是在空中爆炸,並有部分碎片以終端速度掉落。流星體進入大氣層後的運動相當複雜,並且需要完整的模擬才能計算;但在網路上也有加雷思·柯林斯(Gareth Collins)等人[5]開發的大幅簡化的計算模式可供估計撞擊能量[6]。下表顯示在不同進入大氣層角度和成份下的不同結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