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灣黑潮文教基金會策劃之中文書籍,初版發行於2019年8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英語:Beyond the Blue: Kuroshio's Voyage),2019年8月由大塊文化旗下出版社「網路與書」發行,作者為吳明益、張卉君及陳冠榮。[1]
本書內容源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策畫的「遶島行動」。2018年5月份,黑潮基金會為紀念成立20周年,串聯海洋研究學者及各地海洋環境組織工作者搭乘「多羅滿號」在台灣各大海域進行「海洋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水下噪音」、「海水溶氧量快篩」等生態檢測,展開遶行台灣島一周的檢測行動[2][3];本書航程沿途的撰寫由吳明益、張卉君及陳冠榮三人執筆,並入選該年度「OPENBOOK-美好生活類」十大好書之一。[4]
職務 | 姓名 | 職責、單位 |
---|---|---|
計畫總籌 | 張卉君(洪亮) |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啟航祭儀 | 江青溪、林振利、 連竟堯、鄭佩馨 |
|
船長 | 江文龍 | 多羅滿號船長 |
航管 | 陳惠芳 | |
醫務 | 甘秋素、徐子恒 | |
水下攝影 | 金磊、陳玫樺(Zola) | |
紀錄片 | 陳慶鍾 | 公視《我們的島》
〈航向藍色國土的槳〉上、下兩集 |
簡毓群 | 〈如果海有明天〉[1] | |
研究團隊 | 陳冠榮 | 溶氧操作 |
余欣怡、林思瑩 | 水下聲音 | |
邱靖淳、陳彥翎、廖君珮 | 海漂目視 | |
温珮珍 | 塑膠微粒操作 | |
執行團隊 | 林東良、林泓旭、李怡萱、 黃世潔、歐陽夢芝、盧怡安 |
|
隨行團隊 | 吳明益 | 作家 |
王傑 | 畫家 | |
謝筱婷、謝筱瑋(InTW) | 舞者 | |
設備支援 | 赤松友成 | 中央水產研究所 |
江偉全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 |
孟培傑 |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 |
藍國瑋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 |
胡介申 | 荒野保護協會 | |
周蓮香、余欣怡 |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8年5月30日,多羅滿號自花蓮港出發,沿臺灣逆時針航行,範圍包括離島澎湖。檢驗除了「鯨豚」之外,另外設定三項檢測指標:「海洋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水下聲音及噪音」、「海水溶氧量」,這項科學調查任務亦是臺灣第一筆的「藍色國土初探」觀察記錄。[3]
天數 | 日期 | 啟航 | 抵達 | 備註 |
---|---|---|---|---|
1 | 5月30日 | 花蓮/花蓮港 | 基隆/八斗子漁港 | |
2 | 5月31日 | 基隆/八斗子漁港 | 桃園/永安漁港 | 航程最北端 |
3 | 6月1日 | 桃園/永安漁港 | 桃園/永安漁港 | 停靠同港 |
4 | 6月2日 | 桃園/永安漁港 | 桃園/永安漁港 | 停靠同港 |
5 | 6月3日 | 桃園/永安漁港 | 臺中/梧棲漁港 | |
6 | 6月4日 | 臺中/梧棲漁港 | 澎湖/赤馬漁港 | 首次拜訪外島 停泊於西嶼鄉赤馬村 |
7 | 6月5日 | 澎湖/赤馬漁港 | 臺南/安平漁港 | |
8 | 6月6日 | 臺南/安平漁港 | 高雄/蚵仔寮漁港 | |
9 | 6月7日 | 高雄/蚵仔寮漁港 | 屏東/小琉球白沙漁港 | |
10 | 6月8日 | 屏東/小琉球白沙漁港 | 屏東/後壁湖漁港 | 航程最南端 |
11 | 6月9日 | 屏東/後壁湖漁港 | 臺東/成功漁港 | |
12 | 6月10日 | 臺東/成功漁港 | 花蓮/花蓮港 | |
補測01 | 6月27日 | 臺東/富岡漁港 | 蘭嶼/開元漁港 | |
補測02 | 7月17日 | 彰化/崙尾灣漁港 | 彰化/崙尾灣漁港 | 彰濱海域 |
補測03 | 7月18日 | 嘉義/布袋漁港 | 嘉義/布袋漁港 | 嘉義外海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