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籙(1877年5月5日—1939年2月19日),字任先,号止室,福建省福州府(今閩侯縣)人。清末、中華民国政治人物、外交官。曾參加中華民国維新政府。
陳籙,原名登籙,字詠仙,又字任先,號止室。生於清光緒三年三月二十二日(1877年5月5日),福州閩侯縣人,祖籍浙江金華東陽。陳氏家族於元英宗志治年間由浙入閩,世居福州府城内。[1] 從明朝中期起,陳氏家族漸顯,文試武功皆有人才。其中文試進士與舉人包括:明正統丁卯科(1447)舉人六世祖陳暄 (字汝璋,號循齋,1426-1497),嘉靖乙卯(1555)江西鄉試舉人七世祖陳元祜 (字克承,又字周侯,號石山,1495-1573),崇禎甲戌科(1634)進士十世祖陳燕翼, 乾隆壬子科(1792)舉人曾祖父陳宸書(一名大捷,字章徽,號楓階,1765-1834),道光丁未科(1847)進士叔祖陳濬, 咸豐壬子科(1852)舉人叔祖陳泗(原名霖泗,號魯泉, 1819-1863,楓階公四子),咸豐己未科(1859)進士從叔祖陳祖襄(原名濋慶,字國鈞,號湘庭,1814-1881; 其外孫湖南寧鄉成律(又名應鐘,字辛六,1901-1927)為東南大學學生,北伐時期烈士),及咸豐辛酉科(1861)舉人伯父陳祖詒(榜名棫慶,字國芃,號樸軒,陳濬次子)等; 軍功方面有:澎湖水師協副將從曾叔祖陳夢熊,嘉慶十四年己巳恩科(1809)武進士從叔祖陳殿鰲(原名霖豐,字華沛,1781-1834,陳夢熊長子),及澎湖水師協副將從叔陳國銓等。[1][2]
陳籙祖父陳溶(原名霖禧,字華凝,號鏡潭,1801-1854)為楓階公次子,福郡庠生,以弟濬官贈資政大夫,以孫籙官贈通奉大夫。本生父陳梧慶(一名祖嶧,字國唐,號桐卿,1846-1909)為鏡潭公次子,國學生,喜吟詠旅行,於里中陳衍等結社多忘年交[3],有《茗香山舘吟草全集》五卷(手抄本)及《時事匯錄》四卷(手抄本)等文集。因梧慶長兄陳㶌慶(字國治,1823-1847)未娶早逝,陳籙過繼給伯父為嗣子。母親李太夫人(1848-1883)為長樂李兼三太守胞妹,桐卿公元配。陳籙七歲喪母,而父親外出務事,他與姐姐由祖母林氏(1808-1892)帶大。[1][2][4]
陳籙4歲發蒙,由舉人伯父樸軒公為啓蒙師,后隨鄰塾劉先生。10歲遷居福州城中文儒坊,寄住叔祖陳泗長子陳國棟(原名溥慶,號博如,官至江寧布政使司倉大使,1847-1888)家,隨博如長子堂兄陳登穀(一名步堪,號西農)讀書。11歲時隨本坊甘戟甫塾師(文儒坊甘國寶後裔)學習。甘師見其聰穎,特別厚愛,將女兒甘珪輝(1877-1951)許配給他。[a]
1891年(光緒17年),15歲的陳籙從博如公女婿姊丈葉季錃(字聘侯,為清末海軍將領葉祖珪(字桐侯)與葉伯鋆(字鶴舫)弟。葉伯鋆為葉可樑父。)處得知報考福建船政學堂之消息,遂與表弟林萱壽(字埜庵,林則徐長房曾孫,陳濬外孫)及堂弟陳登澥(號湖士,陳濬孫樸軒長子)等報名考試。陳籙初未錄取,而兩個弟弟皆獲錄取。后登澥母因子年幼放棄入學,陳籙遂設法補其名額,以“陳靜瀾”之名進入船政前學堂学習法文。1893年(癸巳)學堂甄別考試,其成績合格,但因教習怒其不羈而被開除。[1][2][4]
1894年(光緒20年),陳籙赴鄂投靠湖北鐵政局(1890年張之洞創立的負責籌辦漢陽鐵廠等現代工業的官辦機構)[6]工作的族兄陳煊(原名登銘,號筱波,又作筱坡),在其推薦下進入該局附設的礦化学堂學習英文[4]。1897年(光緒23年)学堂裁撤,他投靠武昌任知縣職的族兄陳桂(原名登鏞,號矩庭),並於1898年轉考武昌自強学堂獲取。原申請就讀英文班(辜鴻銘及鄭毓英等為英文教習),后被派歸就讀新設置的法文班(許壽仁等為法文教習),先后受知於程頌萬、連捷及梁鼎芬等先生。1901年(光緒27年)畢業,留任自強学堂法文班教習。在此期間,他獲得湖北洋務譯書局任職的遠侄陳鈺(字友恭,號星五,陳煊長子,1874-1906)[7][8]的照顧。[1][2][4]
1903年(光緒29年),陳籙獲梁鼎芬等先生支持,以自强學堂領班身份帶學生赴歐留學。曾在德國、法國學習,後進入巴黎法學院 (Faculty of Law of Paris) 学习法律[9][10]。1907年(光緒33年)他獲得法学士。留歐期間,陳籙曾調充出洋五大臣隨員。光緒33年(1907)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期間,由中方(大清國)代表陸徵祥與錢恂舉薦擔任保和會參贊。光緒33年 冬歸国匯報海牙保和會事宜,並立即獲法部尚書戴鴻慈之邀擔任各種法務及外交方面工作,包括擔任憲政編查舘編纂、京師大學堂法文民政教授等職。1908年(光緒34)秋,參加游學畢業生考試,獲法政科進士。宣統元年(1909)授翰林院編修, 此後在清朝郵傳部、外務部等部門任職。在法務工作方面,他參與起草大清民律草案繼承編,並翻譯了《法蘭西民法正文》[11]等外國法律文典,為晚清立憲運動做出貢獻。[12][13][14]
1912年(民国元年)4月,陳籙任北京政府外務部政務司司長。1913年(民国2年)12月,他被任命為首任中華民國駐墨西哥全權公使。正在準備開館事務之際,因外蒙事起,陳籙和畢桂芳於1914年1月被任命會議外蒙事件全權專使赴外蒙古庫倫解決博克多汗國独立事件,因而赴墨事宜推延,后由他人取代。[4]在前往恰克圖談判外蒙問題前,陳籙曾以駐墨西哥公使身份於1914年6月被派往澳門勘查界務問題。[15][16][14]
1914年9月8日,中俄蒙恰克圖會議正式開啓,歷經48次會議,直至1915年6月7日正式簽訂恰克圖條約。[14]1915年(民国4年)6月,他任都护使驻库伦办事大员。翌年7月他任冊封専使,在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冊封大典上代表中央政府賜活佛金冊、金印, 並促成哲布尊巴丹派人前往北京拜見總統。他還與外蒙古官府達成中央政府在唐努烏梁海設立佐理專員的協議。在蒙期間,曾親見闕特勤碑等歷史碑記,並將碑文記錄在《止室筆記》書中(見1916年8月日記)。1917年(民国6年)4月,他因病辞職返國。[4][17][18][19]
1918年(民国7年)3月,陳籙任督辦参戰事務處外事處處長。5月任外交部次長。同年末,外交總長陸徵祥出席巴黎和会,他代理外交總長。在巴黎和會期間,陳籙直接與陸徵祥通電聯係,並周旋于北京政府各部與駐華公使間,作用重大。陳籙是巴黎的中國代表團與北京政府之間的紐帶,除了聯繫雙方,亦須即時傳達指令和提出 相關意見等,以便為代表團提供國內即時消息以及政府當下立場和決策。[14][20]
1920年(民国9年)2月,他離開次長職,並於9月被任命為駐法國全權公使。1920年12月15日,陳籙與何長工、李大章等最後一批由“華法教育會”組織的中國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一道搭乘法國“智利號”(Chili)郵輪從上海出發前往法國。[21][22] 次年1月抵達巴黎上任後不久,陳籙即遭遇並處理留法勤工儉學學潮[23][14]。1923年(民国12年)8月,他兼任国際聯盟中國代表。[24]1924年,他成爲第八届巴黎夏季奧運會藝術類競賽裁判[25]。陳籙於1927年11月8日獲特派為國際聯盟行政院代表。
1928年(民国17年)7月,他結束公使職務歸国。以後他在上海當律師。1934年(民国23年),他任国民政府外交顧問。1936年(民国25年)他任外交部条約委員会副会長。
1938年(民国27年),陳籙參加南京的中華民国維新政府,任外交部部長。1939年2月19日正月初一,從南京回滬過年的陳籙,晚上7點左右在其上海公共租界愚園路寓所中,正與拜訪友人,前駐丹麥公使羅忠詒聊天時,被闖入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工作員(一說是劉戈青)射殺。[26] 殺手留言自稱「中國青年鐵血軍」。李國傑稍後於年初三被殺。[27][28] 其身後墓志銘由堂弟陳登澥請瞿兌之撰文,費師洪書丹,黃葆戊篆蓋。
陳籙與夫人甘珪輝於1901年冬完婚,婚後育有四子五女。長子陳友京(1908-1909)幼殤。次子陳友濤(字忠涉,1910-?)畢業於巴黎政治大學。曾任河北省主席于學忠外事秘書,及天津電車電燈公司董事等職。[29] 1935年11月,陳友濤在天津國民飯店迎娶張學良將軍次妹張懷英 [30] 。陳友濤曾隨父親參加維新政府,擔任僞外交部情報司長,父親遇刺身亡后辭職,退出僞政府[31]。抗戰勝利後友濤在香港過世。[32] 幼子友倫京倫幼殤。
長女陳煖瓊(Thena, 又名陳等男,1903-1957) 在法國留學,曾替代母親以中華女子參政會(劉王立明時任會長)成員身份代表中國出席1926年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女子參政會[33]。1924年夏在巴黎嫁於汪榮寶長子汪延熙[34]。夫婦育有二子二女[35]:長子汪堯齡1949年隨姨父母遷台[36]; 次子汪堯昌隔代過繼給汪東為孫[37];二女汪瑞、汪琦。
次女陳寳瓊 (Louise,1911-?) 嫁於光緒二年(1876)丙子科進士,杭州太守林啟之孫、外交官林桐實之子林君立(君立母親為魏瀚之女)[38] ; 三女陳潤瓊 (Anna,1920-2013),1942年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文學士,1952年嫁於唐納; 四女陳熙瓊(英文名或為Henriette),194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文學士,或為黑貓中隊陳懷生上校之八姑母[39]; 五女陳培瓊(英文名或爲Victoria),與四姐熙瓊同獲194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文學士,並與三姐潤瓊一起整理出版了父親遺集《止室(任先)先生年譜•詩存》。
陳籙有同父異母弟三, 為桐卿公庶夫人劉氏出。二弟陳籛(原名登鑑,號彭僊),北京閩學堂肄業,充意大利使署主事,墨西哥使署隨員,鎮南浦領事,秘魯公使館隨員等外交職務。三弟早逝。四弟陳䇵(原名登沂,號補樓),北京閩學堂生,充庫倫都護使公署主事。其他隨行塞外親屬包括[1][4] :表弟林萱籌任庫倫公署秘書[40];堂弟陳登澥隨行恰克圖會議[41],后任駐庫倫公署秘書等; 内弟甘沂駐庫倫公署秘書,后在外交部與國民政府司法部任職; 從侄陳廷熙(字友芳,號袖海,陳煊三子)任駐科布多公署監獄官及駐庫倫公署秘書等職;從侄陳錡(字漢宇,號繼生,陳桂嗣子)為庫倫公署監獄官及秘書長等。
有姊妹六人,長姊十六嵗未嫁早逝; 次姊適侯官縣學監生翁希齊(字仙曾),為庫倫公署主事,駐科布多公署醫官。[1][2][4] 陳籙四妹陳琪玉(1901-1965)嫁給李國源(字仰尼,1896-1974),即李鴻章六弟李昭慶(又名章昭,字子明,又字眉叔,號幼荃,1835-1873)孫三子李經敘(1867-1909)次子。 李國源首婚娶段祺瑞與元配夫人吳氏(吳光新胞姐)之長女段式萱(1892-1919)。段夫人過世后繼娶陳淇玉。兩人共有六子三女(其中長子李家曜長女李家明為段氏所生),包括兒子李家昶、李家昌、李家景、李家暉及李家晨,女兒李家晉和李家星等。[42][43][44][45]因李國源與前岳家依舊保持來往,之後陳李二人其中一子李家暉過繼給了段家三小姐段式巽(段祺瑞與繼配張佩蘅之女)。段三小姐之夫為袁世凱侄孫袁家鼐,於是將李家暉改名為袁緝輝[46]。上海大學有李家後人捐贈的“國源廳”以示紀念。[47]
部分陳籙著述[48]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