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良又名陈之亮,(1908年1月22日-1961年),祖籍上海,1908年1月22日生于上海浦东其昌栈,1961年初病故。
生平
求學
- 1915年7岁进私塾,3、4年后进上海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在浦东杨家渡,后改名震修小学、东昌区第一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初小毕业。
- 1922年考入上海隆衷学校附属小学读四年级。小学毕业后读了1年初中,因病休學。在隆衷时对古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曾多次在会考中获得好名次。
- 1925年春,考入了由吴兴人、汤济沧所创办的上海文科专修学校国学系。该校教师有汤济沧(后当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常务委员)、潘公展(与陈布雷同为上海商报主笔,后当了农工商局局长)等。2年后,北伐胜利,汤、潘当了大官,学校停办。
小学教师
- 1932年,在当小学教师时,参加了胡朴安创办的中国文化学院国学讲习所,对卫聚贤主讲的古史特别感兴趣,时常找他,请教他,跟他学习古史、考古、考据等。卫聚贤成了其思想、学术、方法各方面影响最深之人。同学金祖同也成了莫逆之交。
上海市立洋泾中学国文教师
- 1936年,在市立洋泾中学教国文时,应校长张载伯之邀,创办浦东地方报东报,任主笔。
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职員
- 1937年8月,上海八一三抗战时学校停课东报停办。
- 1946年8月,抗战胜利陈志良回到上海,由同乡同学张裕良出资,复刊东报。
- 1937年11月,浦东沦陷,一家老少住在上海卫聚贤(卫时任国民党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任职)处,担任了1年多的编辑,主要是《说文月刊》,有文字、语言、历史、考古。
香港
- 1939年5月,乘船至香港,住在「香港渔民协会」(香港渔民即疍民)谢愤生处,做文书。此时,编写了《香港渔民概况》、《日寇摧残香港渔民实录》。
广西省立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教員
- 1939年10月,到广西桂林,在《省立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任教。
桂林私立汉民中学国文、历史科老師
- 1940年秋,进桂林私立汉民中学(后该为公立)教国文、历史。在桂林期间,被聘为“广西建设研究会文化部”研究员。
中央銀行桂林分行文书课職員
- 1941年1月,经卫聚贤之邀,考进国民党央行桂林分行,派在文书课。
中央銀行昆明分行发行局文书课職員
- 1944年,湘桂大撤退时,调到昆明央行发行局文书课。
中央銀行重庆分行总行人事处甄训科職員
- 1945年,日本投降后,调到重庆央行总行人事处甄训科。
回到上海,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 1946年5月,随行到上海,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桂林、昆明、重庆、上海时经常和田汉在一起。在昆明时,认识了闻一多等人。
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分行人事处留用
苏州银行学校语文老師
被开除教職
受聘为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资料室主任
- 1956年2月,经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图书馆馆长汪馥泉教授介绍,聘为中文系资料室主任、讲师,教古代汉语,月薪120元。
被划为右派
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判刑
- 1959年,以历史反革命罪(参加国民党任区分部委员、参加保卫团、竞选浦东区区长等)被判7年有期徒刑
病死
平反
- 1975年,吉林大学予以平反,补发6个月工资(120元X6=720元?)
- 1979年8月15日,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黄法复字第93号撤销原历史反革命判决。
著作
- 奄城访古记(1935年) 4万字
- 考古学论集(1941年) 35万字
- 广西特种部族歌谣集(1942年) 20万字
- 新疆的民族与礼俗(1944年) 5万字
- 西南风情记(1950年) 9万字
- 考古(2万字),少数民族(5万字),民俗(6万字),广西文化(2万字),戏剧(7万字),游记(3万字)。
- 明末清初的上海(6万字,1954年被上海市文化局以300万元旧币收买作内部参考资料);
- 广西民俗资料(17万字);
- 古巴虐待华工(15万字,已投稿,因出版单位怕影响外交关系而退回);
- 上海岁时风俗志(3万字)。
| 此條目 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3年5月7日) |
须补充而謄正的1种:西南戏曲唱本提要。
已有基本材料,尚需补充而编成初稿的9种:
- 盘古研究(10万字);
- 伏羲研究(6万字);
- 广西少数民族传说的研究(4万字);
- 广西少数民族史料汇编(30万字);
- 广西的少数民族(5万字);
- 瑶族史;
- 广西文化论集(7万字);
- 客家歌谣集(4万字);
- 抗战期间的考古发现(5万字)
广西文化论集目录:
- 铜鼓研究
- 灵渠考
- 城越城考
- 铜柱考
- 桂林西山访古记
- 桂林开元寺考
- 广西古城誌
- 广西的社
- 文献中的广西方言
- 广西地名中的图腾现象
- 桂戏概况
参加的学术团体
解放前参加的有:
- 禹贡学会。1935年由罗香林介绍,发表过“禹生石纽考”。
- 新亚细亚学会。由庄学本加入。
- 开发西北协会。由庄学本介绍加入,刊登过“新疆的民族与礼俗”(1935年)。
- 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
- 吴越史地研究会。由卫聚贤主办,陈任研究员,为最得力人员之一。曾到江苏常州淹城及金山卫去访古,开展览会,出版丛书及说文月刊。
- 中国民俗学会。娄子匡主办。投过稿。
- 中西文化学社。在成都由郭祝崧介绍加入。
- 广西建设研究会。在桂林由张仲友介绍加入,任文化部研究员。该会由民主人士李存仁、陈劭先负责。
解放后参加的有:
- 上海新文学工作者协会。该会负责人为倪海曙,出版“新文字月刊”、“语文知识”等刊物。陈任该会区分会理事。
- 美术考古学社。只有筹备未正式成立,出版过“中国考古”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