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鰩科白令鰩屬下的一種魚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吻鳐(学名:Beringraja rhina)是鳐科白令鳐属下的一种鱼类,分布于白令海至加利福尼亚湾的海床上。该鱼胸鳍宽大,吻部非常长,最大可长至180厘米宽。长吻鳐为卵生鱼类,多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经济价值不高。
长吻鳐由美国鱼类学家大卫·斯塔尔·乔丹和查尔斯·亨利·吉尔伯特于1880年命名,彼时该鱼尚属于鳐属。其种加词rhina在拉丁语中意为“吻部”,指的是该鱼的长吻[2] 。2016年的DNA测序发现,长吻鳐与白令鳐属的双斑鳐亲缘关系密切,其因此被移动至白令鳐属,学名也因此变成Beringraja rhina[3]。然而,如今前学名Raja rhina仍较为常用[1]。
长吻鳐背部为暗褐色或灰色,其上或有暗色斑纹若干,胸鳍宽大,两侧深凹;吻部长而尖[2][4]。幼鱼上半身光滑,成鱼则长有大量尖锐的小凸起。雌鱼腹部有小凸起,雄鱼则没有。长吻鳐背部正中有1—3枚并列的棘刺。此外,其尾部亦会有11—43根棘刺,非常大的个体还会有一些横向的棘刺。长吻鳐牙齿小,仅有一个牙尖[2]。其有大小相仿的背鳍两片,之间0—3枚棘刺。该鱼臀鳍退化,仅略大于皮皱。长吻鳐尾短于体宽[2]。
长吻鳐多生活于大陆坡上半部多沉积物处,亦会栖息于自生碳酸盐矿物较多或是有裸露岩石的海床。该鱼栖息地水深为200—929米,水温在3—6℃之间[5]。
长吻鳐为卵生鱼类,其卵表面粗糙,上有松散的纤维与角状物。刚出生的幼鱼体宽12—17厘米,在最初三年内长势迅速,此后成长速度放缓,直至10—12岁时性成熟。此时雄性长吻鳐体宽62—74厘米,雌性则是70—100厘米[2]。长吻鳐最宽可长至1.8米[4]。根据对脊椎骨生长痕迹的测量,长吻鳐在阿拉斯加湾最大寿命约为25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域则是26岁[6][7]。
长吻鳐会在礁石区域附近埋伏游荡的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其中,大于60厘米的长吻鳐多以鱼类为食,而小于60厘米的个体则更多捕食无脊椎动物[2]。
长吻鳐肉质很差,经济加值不高[2],仅加拿大水域有对长吻鳐的商业捕捞[8],而在阿拉斯加州、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等州则只有兼捕[9]。此外,加利福尼亚湾捕捞梭鳕的拖网常误捕该鱼。在这一海域捕获的长吻鳐多出口至韩国[1]。然而,目前长吻鳐种群相当健康,有估计认为眼下该种鱼类有60%的生物量未受捕鱼影响。IUCN因此将其评为“无危”[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