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披汶·颂堪陸軍元帥,爵位废除后称贝·披汶颂堪(泰語:แปลก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RTGS:Plaek Phibunsongkhram;IPA:[plɛ̀ːk pʰí.būːn.sǒŋ.kʰrāːm];1897年7月14日—1964年6月12日),通稱銮披汶,泰國軍人、泛泰主义政治家、獨裁者,曾先後兩次擔任泰國總理(1938年—1944年,1948年—1957年),主宰泰國政治總共超過15年,亦是泰國至今任期最長的總理。
生平
銮披汶原名貝·奇達桑卡(泰語:แปลก ขีตตะสังคะ;RTGS:Plaek Khittasangkha),爵名為鑾披汶頌堪,生於泰國暖武里府的一個農民家庭。他是華泰混血儿,祖籍海南[1],是第4代。1916年畢業於曼谷陸軍軍官學校,后到法國留學。
1934年9月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和國防部長。1938年12月披耶·帕凤告退時接任泰國總理兼任國防部長、內務部長和陸軍總司令等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他奉行親日本外交,同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國家结盟,並加入軸心國,奉行泛泰主义方針,對外挑起邊境糾紛,對內煽動泰人與華人的民族隔閡。1941年12月8日,披汶元帥在允許日軍穿越泰國入侵英屬馬來亞及英屬緬甸後,泰國成為日本帝國在東亞唯一的盟國,儘管披汶並未簽署三國同盟條約。
1942年1月25日,鑾披汶政府向英国、美国宣戰,自任陸海空軍元帥,泰國參與了日本入侵英國殖民地的缅甸戰役及馬來亞戰役並從中獲得領土。他曾對其參謀長說“誰是戰敗者,誰就是我們的敵人”[2]。
1944年7月,泰國駐美國大使社尼·巴莫帶領的自由泰人運動發動軍事政變,他被迫辭職。
1945年10月,以戰犯罪名被捕入獄,由於其反共的立場,加上美國支持,次年獲釋。1948年重返政壇任總理;1957年,國防部長沙立·他那叻元帥發動政變,鑾披汶逃亡國外,結束15年獨裁統治,流亡日本。
1964年6月12日,因心臟病死於日本神奈川縣。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