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誊抄体[1]或盘曲体(阿拉伯语:نسخ,拉丁转译:nasḫ),音译为纳斯赫体,是一种伊斯兰书法的字体。相比早期的库法体,誊抄体在横竖转接处没有笔锋,因此书写较为顺畅,多用来誊抄文字故而得名,也因此之后取代了库法体的地位。目前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阿拉伯文字体[2]。
誊抄体的笔法多曲线,较为柔美而灵动自然。字母两端几乎均匀分布在中轴线上下,转角处饱满,从而使得字体清晰[3]。学习伊斯兰书法,需先学好誊抄体才可进阶修行。因书写方便,除用于抄写伊斯兰教经典中的《古兰经》、圣训等之外,也多抄写诗歌等[4]。誊抄体在伊斯兰书法中的地位,相当于中文书法中的小楷。
誊抄体由叙利亚人创造[5],具体诞生时间不明。据说最早使用誊抄体抄写《古兰经》的是书法家伊本·穆格莱,他是阿拔斯王朝的大臣。他最先将圆角和曲线引入了原始棱角分明的库法体,而哈里发砍断了他的右手,他仍用左手写出美妙的字体[6]:168。
誊抄体起初只是流行于民间,在清真寺等正式场合比较少见。但由于其独特的柔美特征则吸引着广大的穆斯林。倭马亚王朝时期开始发展,公元10世纪时,书法家伊本·阿里·巴瓦布对字体作出了改良,使字体更为优雅[7]。与此同时,因《古兰经》被广泛传抄,这种民间的字体也得以大肆传播。随着早期库法体的发展趋于花纹化,誊抄体也开始被正统所逐渐接受。直至11世纪,誊抄体则彻底取代了库法体的专用经文字体地位,并占据阿拉伯文书法主流直至今日[6]:164。15世纪时,书法家赛·哈姆杜拉则再次对字体作出了改良[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