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藏語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简称,通稱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西藏”一名作为行政区划名最早始于清朝[1]

事实速览 汉语名称, 汉语 ...
西藏的名称
汉语名称
汉语西藏
郵政式拼音 Tibet
藏语名称
藏語 བོད་
关闭

“西藏”一名的起源

漢語中的“西藏”一名是汉藏两种语文的混合产物,其中“西”源自汉语,指西方,而“藏”源自藏语地名“衛藏”。“衛藏”(藏語དབུས་གཙང威利转写dbus gtsang)在吐蕃王朝时期是国家的中心地域,“衛”(dbus),意爲中心,“藏”则指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区。《清實錄康熙二年八月丙申(1663年9月2日)日录中有“西藏班禅胡土克图故,遣官致祭”的记载,可能是「西藏」一詞作为地名最早的应用[2]。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御制平定西藏碑》也是该名较早的正式使用[3]

对于名称中“西”的出现,仍具有争议。陳慶英认为藏语「衛藏」中的「衛」(dbus)与满语中的表示「西方」的“满语‍ᠸᠠᡵᡤᡳ”(wargi)一詞讀音相近,应是“衛藏”一词先翻译为滿语“满语‍ᠸᠠᡵᡤᡳ
ᡯᠠᠩ
”(wargi Dzang),而后再翻译为汉语时被译为了“西藏”[2];姜慰庐與蔡志纯认为,只是考虑到西藏位于清朝疆域的西部,而在“卫藏”省去“卫”字后冠上了表示方位的“西”字[3][1]

简称

西藏简称“藏”,“藏”(gtsang)又称“后藏”,原指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区,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市(北方小部除外)。

旧称

吐蕃

“吐蕃”一类名称源自藏语对藏区的名称བོད་(威利转写为 bod)。此词在约七世纪时被李泰按当时发音B'i̭wan加上“土”[a]记为“土番”,在约十世纪时被旧唐书写作“吐蕃”。[4]由于汉藏两语的语流音变和“土番”一词的“土著”含义,“蕃”字的现代汉语发音仍有一定争议。有新造词“图博”、“图博特”用以避免争议。

与“吐蕃”类似的突厥语词为 Tüpüt。其可能是源自(威利转写为 stod bod),也可能是源自突厥语指“高地”的词。此词经过波斯语或蒙古语成为了英语的tibet[5]

乌斯藏

乌斯藏或写作乌思藏(藏語དབུས་གཙང威利转写dbus gtsang藏语拼音Yü-Zang,英語:Ü-Tsang),为卫藏更直接的音译。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