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茅笪村(又稱茅撻村,英語:Mau Tat Tsuen)為香港沙田區一條客家村落,隸屬沙田鄉事委員會和沙田九約之一的沙田圍約。茅笪位處海拔300-350米的高地,坐落於饅頭墩及慈雲山兩山之間的山谷,與十二笏村隔谷相對。茅笪在慈沙古道沙田坳以北數百米外,汽車可由九龍一方經沙田坳道進入該村。相傳,茅笪因為村周圍長滿茅草而得名。
茅笪居民大多為鄭姓和洪姓,有200多年歷史。茅笪分為高低兩排村落,洪氏居於的較低的一排村屋,並把他們的圍叫做「龍山室」,鄭氏則居於較高的一群村屋。
鄭氏先祖原居於福建長樂,於明末清初年代南遷,原先居於沙田圍一帶,由於該處一帶多為鹽田,不適宜耕種,因此鄭氏後人於7-80年後分別再遷往香輋、大輋及茅笪。後來香輋鄭氏再遷至斴近的黃泥頭至今。因此,黃泥頭、大輋及茅笪鄭氏是同宗同源的族人。
1911年,茅笪有人口18人。[1]1963年,茅笪有九戶50多人。[2]茅笪有參加每十年一次的沙田九約太平清醮,最近一次為2015年:鄭氏醮信有五戶共45人、洪氏醮信有五戶共30人,王氏醮信有一戶共4人。[3]
茅笪村與觀音山各村關係良好,以前村民常與觀音山村、十二笏、茂草岩等鄰村通婚。由於茅笪位於深山,缺乏可作耕種的土地,村民以擔著割好的茅草下山到九龍城墟市出售為生,另外亦有村民種花、種桔和果樹。[4][5]
香港日治時期間,由於茅笪村為處慈沙古道旁,屬重要的運輸路線,是日軍必經之路,每天都會巡視,因此村中藏起的所有糧食都被日軍充公。日軍對待村民非常差,可以隨意捉拿村民到軍營毆打,有女村民遭日軍強暴和毆打,家人只能眼睜睜看著無法反抗。[6]
1943年,一架盟軍飛虎隊戰機墜毀於茅笪村後山,一名盟軍少將被茅笪村女村民洪桂英發現並指引逃走方向,日軍其後向她查問仍拒供出情報。戰後她嫁給青梅足馬的十二笏村村民曾生,他是東江游擊隊成員。
1944年,日軍在蒲崗炮台炮擊擊中另一架盟軍飛虎隊戰機,一名飛行員克爾中尉(Lieutenant Donald W. Kerr)跳傘逃生,降至茅笪村口,後被東江游擊隊營救脫險。[7][8]
茅笪和十二笏居民只能依賴香港居民巴士NR806線進出市區。此巴士線來往觀音花園及黃大仙(盈鳳里),村民需步行出沙田坳獅子亭巴士站登車。星期一至五有五班車,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每一小時有一班。由於客量很少,此巴士線過去多次停運和轉手,令村民苦不堪言。[10][11]
2005年,下班夜歸的村長鄭己堂遭兩名持普通話的蒙面刧匪持刀指嚇,遭刧去財物並被綑綁在路邊欄杆。鄭村長被困半小時始能自行鬆綁,回家報警求助。[12][13]
2021年,一名獨居於茅笪村一間石屋的洪氏長者因火災離世,享年85歲。[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