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则(963年—1039年),初名厕,字子正,北宋名臣,婺州永康人,一生历仕太宗、仁宗、真宗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为官四十八载。卒后在浙江民间逐渐成为信仰的对象,被称为胡公、胡公大帝。
至道二年(996年),胡则任宪州录事参军,恰逢灵、夏正用兵,由于胡则退敌有功,升任著作佐郎,签书贝州观察判官。后胡则以特使的身份在河北查销冗役十余万,使当地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后升著作丞,知浔州,以太常博士提举两浙榷茶,兼知睦州,又徙温州。年余后,提举为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升尚书户部员外郎。宋真宗后,胡则又擢升为三司度支副使。后来先后任京西转运使、礼部郎中、广西路转运使等职。
天禧三年(1019年),胡则巡视宜州,复审了一批案件后,当时十九个判处重辟(死刑)的囚犯辩活了九人。后复任发运使,累迁至太常少卿。
乾兴元年(1022年),丁谓被治罪,累及胡则,因而降知信州,改徙福州,又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后复任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徙河北都转运使,以给事中权三司使。胡则提请朝廷对盐法进行改革,改原官卖为商销,深得百姓之心。
天圣九年(1031年),胡则被降谪至陈州,与当时任陈州通判的范仲淹私交甚厚。
由于胡则在为官时善于行事,尽职尽责,卒后亦为百姓所称道,“胡公”逐渐成为一种信仰,并一直延续至今。胡则逝世后,人们在永康方岩之上建祠奉祀。
据《永康县志》记载,宋宣和四年(1122年),胡则被封为佑顺侯,此后对其敕封愈演愈烈。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赐“赫灵”庙额;绍熙三年(1192年)封嘉应侯;嘉泰三年(1203年)加福泽侯;嘉定三年(1210年)加显灵侯;淳祐六年(1246年)进爵为公,更号“显应”寻加“正惠”;宝祐元年(1253年)再加“忠佑”。而后,明太祖朱元璋敕封胡则为“显应正惠忠佑福德齐天大帝”,自此,胡则在民间被称为“胡公大帝”。
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是胡则生日,[1]民间在此期间举行胡公庙会,以婺衢为中心,覆盖浙中、浙西、浙东、浙南乃至整个江浙闽地区的信众门便会于方岩上祭拜、欢庆,以求风调雨顺。《金华府志》有记:每岁仲秋,浙东西来礼于祠者数百万”。庙会从八月初九开始,至八月十三到达高潮,然后延续至九月九日重阳节为第二个高潮。这些传统习俗形成了浙江的一种古老的旅游与宗教文化。
除了参加方岩庙会,临近地区也有在本地祭拜胡公的习俗,以义乌[2][3]、东阳[4][5]为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