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光明大教堂(Lichtdom)是納粹德國於1934年至1938年間在紐倫堡集會中的一項主要美學特徵。由建築師阿尔伯特·施佩尔設計,它由152個防空探照灯組成,排列間隔12米,瞄準天空,形成一系列觀眾周圍的垂直條紋。1937年的纳粹德国政治宣传片《紐倫堡節》中有關光明大教堂的鏡頭。
阿道夫·希特勒委託施佩爾為年度政黨集會建造一座體育場,但該項目未能及時完工。作為臨時解決方案,施佩爾在集結區周圍放置了152個向上指向的高射探照燈。這些探照燈是從納粹德國空軍借來的[1][2],導致德國空軍指揮官赫爾曼·戈林感到困擾,因為它們代表了德國的戰略儲備。然而,希特勒否決了這樣的疑慮,認為這是一個有用的造谣。[3]
儘管最初計劃將其作為體育場建設完成之前的臨時措施,但之後仍持續用於政黨集會。施佩爾與艾伯哈德·馮·德·特拉彭(Eberhard von der Trappen)合作[2],為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閉幕式製作了類似的效果。[4][5]這種效果的變體是探照燈聚集到觀眾頭頂的一點。
探照燈使用的是20世紀30年代後期開發的高射砲探照燈,配備直徑150公分的拋物面玻璃反射器,輸出功率為9.9億坎德拉。這一系統由一台24千瓦的發電機提供動力,該發電機基於51馬力的8缸發動機,能夠以110伏特電壓提供200安培的電流。探照燈通過長達200公尺的電纜與發電機連接。此系統對海拔4000至5000米高度的目標的探測距離約為8公里。[6]
施佩爾形容這種效果:「感覺就像一個巨大的房間,橫梁充當無限輕的外牆的強大支柱。」英國駐德國大使內維爾·亨德森爵士形容它「既莊嚴又美麗…就像置身於冰雪大教堂」[7][3]。聖光大教堂仍然被認為是施佩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3]
納粹黨集會中最戲劇性的時刻…不是閱兵或政治演講,而是光明大教堂。
———凱瑟琳·詹姆斯·查克拉博蒂[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