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聯盟分區賽(American League Division Series,簡稱ALDS)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季後賽的第二輪比賽,決定哪兩支球隊可以晉級美聯冠軍賽。分區賽是先由分區冠軍戰績最差的隊伍跟外卡第三隊伍交戰的勝隊以及外卡第一隊伍及第二隊伍的勝隊挑戰分區冠軍戰績較好的二隊,進行兩個五戰三勝制的系列賽。
在1993年球季後,大聯盟當局決定將兩個聯盟各自重新劃分為3個分區,並催生分區賽制度。不過由於罷工,使得這個制度直到1995年球季才正式實施。在這之前,1981年也是因為罷工而縮短球季,為了更吸引球迷眼光,以及彌補因罷工造成的損失,兩個分區分別進行一輪季後賽,以罷工期間為分隔,將球季分為上、下半季,由兩個半季的戰績最佳隊伍先進行一回合五戰三勝制的系列賽,再晉級聯盟冠軍賽,這也可以算是最早的分區賽。最後,紐約洋基以3勝2負擊敗密爾瓦基釀酒人,拿下美聯東區;而運動家則是橫掃堪薩斯市皇家,拿下美聯西區。
到目前為止,洋基是參與分區賽次數最多的,有24次。
1998年之後,外卡球隊會先與所屬分區之外戰績較佳的隊伍對戰,另外兩支隊伍也是同樣地進行分區賽。兩個分區賽的勝隊再晉級七戰四勝制的美聯冠軍賽。季賽戰績較佳的隊伍有主場優勢,但外卡在分區賽及冠軍賽都沒有主場優勢。
從2007年開始,大聯盟當局採用一項讓季賽戰績最佳隊伍有些微優勢的新規定。[1]為了方便轉播單位將轉播時間錯開,兩個分區賽各自採用兩個中間有兩天休兵日的行程之一。從2007年開始,在徵詢過工會的意見後,大聯盟決定要讓戰績最佳的球隊可以自由選擇要採用七天(1-2-休-3-4-休-5)的賽事安排或是八天(1-休-2-休-3-4-休-5)。至於對戰對象還是跟過去一樣,由戰績決定。國聯分區賽則沒有採這個規定,因為兩邊賽程交錯安排的方式不盡相同。
到2011年為止,分區賽採用二二一的賽制。[2]順位較高的隊伍在主場打第一、二戰;順位較低的球隊在主場打第三、四戰(如果有需要舉行的話)。如果有需要進行第五戰的話,會在有主場優勢隊伍的主場。
大聯盟在1984年、1997年的五戰三勝制的系列賽中採用二三制,2012年也將採用此賽制,意即擁有主場優勢的球隊先做客2場,再回自己的主場繼續打接下來的3場比賽(第四、五戰如果有需要進行的話)。[3][4]
從2013年起,分區賽再度採用二二一的賽制。
從美聯分區賽開始舉行以來,有些對戰組合碰面次數不止一次。 對戰五次的有:
對戰四次的有:
對戰三次的有:
有6個對戰組合出現過兩次,其中有3個是對上洋基,包括:
其他對戰兩次的組合是:
首次對戰的有:
有4個對戰組合出現過一次,其中有3個是對上西雅圖水手,包括:
†外卡(1995年之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