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龍類(Iguanodontia)是一群草食性恐龍,生存於中侏儸紀到晚白堊紀,著名屬包括:彎龍卡洛夫龍禽龍豪勇龍、以及鴨嘴龍科等。禽龍類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第一批被人類發現的恐龍化石之一。牠們在白堊紀晚期開始輻射演化,成為多樣性高、分佈廣泛的恐龍[1],不同於早期的鳥腳類恐龍,禽龍類的上頜末端沒有牙齒。原始的禽龍類(例如橡樹龍)體型小而輕型,可用高速奔跑來逃離掠食動物[2]。禽龍類在白堊紀末期成長為相當大的植食恐龍,例如山東龍身長可達15公尺、重可達18噸以上,體型上能等於或超過最大的肉食獸腳類恐龍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演化支 ...
禽龍類
化石时期:中侏儸紀到晚白堊紀163–66 Ma
腱龙骨骼,位于俄克拉荷马州自然历史博物馆英语Sam Noble Oklahom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演化支 禽龍類 Iguanodontia
Dollo英语Louis Dollo,1888
演化支
关闭

分類學

在早期傳統分類法裡,禽龍類經常被列為鳥腳亞目的一個下目,但麥克·班頓(Micheal Benton)在2004年將鳥腳亞目改列為鳥腳下目,而並未將禽龍類列為下目。傳統上,禽龍類被分為禽龍超科禽龍科。但近年種系發生學研究顯示,傳統範圍的禽龍類是往鴨嘴龍科演化支的並系群階段。類似禽龍超科的名詞仍然出現在科學文獻裡,但許多傳統範圍的禽龍類現在被劃分為鴨嘴龍超科裡。

在2005年,保羅·塞里諾英语Paul Sereno首次作出禽龍類的定義。目前禽龍類的範圍是:包含沃克氏副櫛龍,但不包含稜齒龍奇異龍在內的最大演化支[3]

許多近年被命名的禽龍類恐龍,或是化石過於零碎的物種,並沒有列入近年種系發生學的研究範圍,包含:重骨龍薄氏龍比霍爾龍德拉帕倫特龍道羅齒龍龍爪龍庫克菲爾德龍[4]高刺龍巨謎龍歐文齒龍前扁臀龍[5]鞍臀龍[5]、以及敘五龍

种系发生学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Madzia等人於2017年的研究[6]

鳥腳亞目

吉迪恩曼特爾龍屬英语Gideonmantellia

薄板類

布氏龙属

禽龍類
凹齒龍類英语Rhabdodontomorpha

木他龍屬

凹齒龍科

腱龍屬

橡樹龍類

橡樹龍科

直拇指龍類

彎龍屬

禽龍屬

豪勇龍屬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