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年代地层学上的地层单位,对应于地质年代中的代,某一界即是某一代沉积的地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地层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和地球生物学中,界(erathem)是在地质年代中某一“代”的相应时间跨度内沉积的地层总单位。
对应在宇中的界 | ||
一、显生宇中的界[1][2] | ||
地质代 | 跨越时间 | 备注: |
新生代 | 许多设置有GSSP定标 | |
中生代 | 许多设置有GSSP定标 | |
古生代 | 大部分设置GSSP定标 | |
二、元古宇中的界 5.42 (+/- 0.01)–25亿年前[1][2] | ||
新元古代 | 少数设置GSSP定标 | |
中元古代 | 全部设置GSSP定标 | |
古元古代 | 设置GSSP定标 | |
三、太古宇中的界 大于25–36亿年前 岩石年龄超过25-36亿年[1][2] | ||
新太古代 | (仅GSSA参考点) | |
中太古代 | ||
古太古代 | ||
始太古代 | 地壳凝固时间 约在38亿年前[3] | |
注:因构造活动对地壳的改变,年龄超过25亿年的岩石很罕。 |
因此,它可用作年代地层的时间单位,勾勒出一个大跨度的期间,小于“宇”,但大于后续依次更小和更精细的划分(系、统和阶)。到35亿年前,地球上已经发展出了简单的生命(澳大利亚已知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可追溯到该年代)[3] 。当时的大气层为有毒气体和有毒气体混合物(甲烷、氨、硫化合物等[3],一种缺乏大量游离氧化合物的所谓“还原性大气”[4])。
一些简单的有机体,蓝藻统治了仍在冷却的地球近1亿年[3],并逐渐将大气转变为含有游离氧的气体。这些变化,连同构造活动在岩石记录中留下了化学痕迹(红层的形成等)和其他物理线索(磁场方向、地层形成因素),正是这些变化以及后来更丰富的化石记录,被专家们用来划分地球历史早期各个学科的时代。
“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被常用,虽然它是“宇”的细分,并且它本身也被细分为系,但测年专家们在评估地层时,更倾向于使用分辨率更精细的更小时间跨度。
“界”的名称与所对应的“代”相同(英文名称拼写)。
类似地,元古宇从最年轻到最古老划分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