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海鸥(學名:Larus canus,英語:common gull,sea mew),台湾譯名為「欧亚海鸥」,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口语常俗称“海鸥”。属杂食动物[2],一般捕食小鱼、其他水生生物、昆虫,也摄食浆果、海藻,也有吞食腐肉、其他鸟类、小型哺乳類動物的紀錄[3]。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1年3月25日) |
2022年,为避免因其他俗名产生误会,“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海鸥的中文名修改为普通海鸥。[4]
分類
歐亞海鷗由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於1758年在他的《自然系統》第十版中正式描述,並使用了目前的雙名名稱Larus canus。[6]林奈指定模式產地為歐洲,但現在限制為瑞典。[7]屬名是一個拉丁詞,指的是一種海鳥,可能是一種鷗。種小名canus也是拉丁語,意思是“灰色”。[8]“Common gull”這個名稱是由托馬斯·彭南特於1768年創造的,因為他認為這是其屬中數量最多的鷗。[9][10] 約翰·雷早些時候使用過common sea-mall這個名稱。[9][11]
這個物種在英國有許多古老的地方名稱,通常是maa、mar和mew.的變體。[12]原本的英文詞mew與德語的möwe和荷蘭語的meeuw有關。在英國受北歐影響的地區,變體包括maw或sea-maw,古老的諾福克方言形式為mow。詞語gull來自英倫凱爾特語的詞根,首次記錄在英文中是在1400年代;現代威爾士語形式為gwylan。[13]
這個物種有三個亞種,[14]其中堪察加海鷗(L. (c.) kamtschatschensis)被某些權威機構認為是獨立的物種。[5][15]
- L. c. canus – Linnaeus, 1758 – 歐亞海鷗。指名亞種,分布於歐洲和西亞。體型較小;背羽中灰色(最淺的亞種);翼尖有廣泛的黑色;虹膜暗色。第一年的鳥頭部和腹部發展出帶有細小深色斑紋的白色羽毛。翼展110—125 cm(43—49英寸),體重290—480 g(10—17 oz)。
- L. c. heinei – Homeyer, 1853 – 俄羅斯歐亞海鷗。分布於北亞中部。比canus大,前額更傾斜,使喙看起來較小。眼睛通常較淺,喙和腿比canus顏色更深,在冬季喙上的深色標記較弱。翅膀比例較長,p5至p8有更多黑色,並形成明顯的“珍珠串”狀白色斑點。p4有黑色標記,而在canus中罕見。第一年幼鳥頭部、腹部和翅下比同齡的canus白,尾部無標記且黑色尾帶更明顯。俄羅斯西部常見的過渡形。[16] 體重315—550 g(11.1—19.4 oz)。
- L. c. kamtschatschensis – Bonaparte, 1857;同義L. kamtschatschensis – 堪察加海鷗。分布於亞洲東北部。最大的一個亞種,體型介於歐亞海鷗和環嘴鷗之間,最大雄性接近黑尾鷗的體型。[16] 頭部較方正,前額較平,喙較厚且較長,眼睛較淺,喙和腿的顏色較深。背羽中深灰色;翼尖有廣泛的黑色,p5至p8有標記,形成“珍珠串”。羽毛發育通常比canus慢;第一年幼鳥在冬季保持幼鳥羽毛,整體看起來較深且呈褐色,尾部有更多的黑色。. 在第二個冬天仍保留褐色覆翼羽毛。[15] 體重394—586 g(13.9—20.7 oz)。
北美美洲海鷗曾經被廣泛認為與該物種是同一物種(如Larus canus brachyrhynchus),但大多數權威機構現在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物種L. brachyrhynchus,基於基因、形態學和發聲的差異。[15][17] 雖然“mew gull”這個名稱以前在北美被用來指Larus canus sensu lato,而且在北美以外並不常用,但美國鳥類學會(AOS)選擇了“short-billed gull(短嘴鷗)(中名:美洲海鷗)”作為L. brachyrhynchus的名稱,因為最近文獻中使用“mew gull”來指代所有形式的L. canus複合體,並且在部分相同文獻中復興了“short-billed gull”這個名稱來指代brachyrhynchus,以及“short-billed gull”這個名稱在AOU(現AOS)名錄的第一至第三版中被用來指代brachyrhynchus,而“mew gull”這個名稱與最近的用法相反,是專門為舊世界保留的。[18]
描述
成年歐亞海鷗長40—46 cm(16—18英寸),明顯比銀鷗小,也比環嘴鷗略小。它與環嘴鷗的另一個區別是其較短且更尖的喙,顏色是較偏綠的黃色,在繁殖季節時沒有任何標記。身體上半部為灰色,下半部為白色。繁殖季節時腿是黃色的,冬季則變得較為暗淡。冬季時,頭部有灰色條紋,喙尖附近通常有一條不太明顯的黑色帶,有時這條黑帶會讓人誤認為是環嘴鷗。牠們的翼尖為黑色,外側初級飛羽p9和p10上有大的白色“鏡斑”,但比美洲海鷗的鏡斑要小。[16] 幼鳥的上半部為鱗狀黑褐色,翼部圖案整齊,腿是粉紅色的,到了第二年會變成灰色,最終變成黃色。到第一個冬天時,頭部和腹部會變白,帶有細條紋,並且背部長出灰色羽毛。牠們需要三年(堪察加亞種最多四年[16])才能成熟。牠們的叫聲是一種高音的“笑聲”。[5][19]
分布
歐亞海鷗在從冰島到東北西伯利亞的古北界北部繁殖。牠們主要是遷徙性的,冬季分佈在歐洲、地中海、黑海和裏海、波斯灣、鄂霍次克海、日本、朝鮮半島到中國東南部。[20]
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各省與日本、台灣、南韓。越冬在整个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岛;也见于华东及华南地区的大部分内陆湖泊及河流。
牠們是加拿大東部海岸冬季稀有的訪客,偶爾也會在美國東北部USA出現。[21]堪察加海鷗偶爾會在北美西北部出現,主要是在春季,也有一次秋季在紐芬蘭的紀錄。[16]
行為與生態
歐亞海鷗通常集群繁殖,但也可以單獨繁殖。雌雄會在地面上或靠近水域的小樹上築巢,通常在沼澤地區。通常會產下三顆蛋(有時只有一顆或兩顆)。這些蛋由雙親孵化,24-26天後孵出。小鳥早熟性,但會留在巢附近。雙親都會照顧牠們,並在大約35天時離巢。[22]
像大多數鷗類一樣,牠們是雜食性的,會拾荒,也會捕食小獵物。全球的歐亞海鷗數量估計約為一百萬對;牠們在歐洲最為多見,全球一半以上(可能高達80-90%)的數量分佈在歐洲。[23] 相比之下,阿拉斯加的短嘴鷗數量只有約一萬對。[5]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